■陈文增在工作室对定瓷作品进行刻画(摄于2010年4月)
6月12日凌晨,睡梦中的庞永辉接到家里电话,其授业恩师陈文增身体状况不大好,望他能够速回。当时,尚在天津出差的庞永辉放下电话,便搭乘最早的一趟高铁赶回保定。可即使这样,仍没能赶上见到老师的最后一面。当日凌晨,这位被称为“当代定瓷之父”的非遗传承人陈文增大师在保定逝世,享年63岁。
现为该公司副总工艺师兼拉坯部经理的庞永辉是陈文增的大徒弟。在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自己的刻苦学习下,他已是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先后获得首届河北省十大金牌工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虽然老师是因突发心脏病走的,但其实也早在大家的意料之中……”6月13日,记者在赶往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祭拜时,庞永辉如是说。
“之所以说老师突然离世也在大家意料之中,是因为他这些年太透支生命了,特别是近三年来,为了定窑传统工艺的恢复和发展,老师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工作上。从企业文化到创新技术;从尝试批量生产再到销售攻关;无不凝聚着老师的滴滴心血,老师是因为过于劳心才如此过早地离开我们的!”
1992年到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工作的庞永辉是陈文增大师收的第一个徒弟,从1994年拜师到现在的22年时间里,庞永辉不仅从老师那里学会了一门手艺,在与老师形影不离的相处中,对老师的做人、做事的严谨态度耳濡目染,如今历历在目。
■水洼儿满了鱼儿才能畅游
在庞永辉眼里,老师给他最深的印象就是“正”。为人正,做事正。而这种“正”也感染了他和陈文增身边所有的人。
1992年到2003年的十年间,企业经营特别困难,当时工资都发不出来了,但企业在纳税上从不含糊。当时有人曾经劝陈文增,企业现在效益不好,这是大家都看到的事实,可以尽量减少纳税,以减轻企业负担。
他们还好心为陈文增出主意,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可以进行合理“避税”。可陈文增却对他们说:“只要企业还存在一天,就要依法纳税。”陈文增打了个比喻,他说,国家就是一洼儿水,企业就是水中的一条鱼,这洼儿水越大,鱼才能畅游。企业依法纳税亦是如此,只有国家发展了,强大起来,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是这样,在陈文增的带领下,企业连续十几年在曲阳县人均纳税第一。
■手艺人就得有工匠精神
能做陈文增大师的徒弟是件很荣幸的事情,但陈文增对徒弟学其手艺过程却是严之又严。1997年,陈文增设计了一款新作品“盘口刻花瓶”,于是就让庞永辉学习制作。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后,庞永辉制作出来的这款作品已经与老师的作品相当相似了。可不曾想,当陈文增看到后,指着瓶口的花纹仍是摇头,并让他把作品砸掉。庞永辉失望了,“难道这么一点点花纹上的差别都不行吗?”庞永辉有些不解。陈文增看到徒弟失望的样子,耐心地讲解制作中的技巧和心得。同时,还给庞永辉解释道:“咱们这个活儿是个手艺活儿,现在讲是艺术家了,过去就是手艺人,手艺人就得对自己的手艺负责,讲究精益求精,一丝一毫不能差。”陈文增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事差分寸、理可通之;艺差毫厘、道所不容”。意思是说,做事情不一定按照固有思路,最终能行得通就可以了,但做手艺,一丝一毫都不能差,这才是一个真正匠人所具有的精神。
那一年,庞永辉不知反复拉了多少坯,砸坏了多少半成品,他心里永远记住了老师的话,而这也为他今后在定瓷研究上取得诸多成绩奠定了基础,成为他一生艺术创作最宝贵的指导理念。
■宁可不挣钱
也不能卖瑕疵作品
在陈文增和他带领的定瓷艺术传承传人的不懈努力下,定瓷恢复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定瓷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2005年的一天,公司里慕名来了几位上海客人,他们点名要购买陈文增的作品。当时陈文增告诉他们,现成的作品已经没有了,需要再等一段时间。当客人来到企业的定瓷文化展室时,看到一件展出的作品正是陈文增的作品时,客人们纷纷埋怨陈文增“小气”。看到此景,陈文增告诉客人,那只是一件残次品。当时,客人们仔细看后都不相信, 甚至说他是想抬高售价。于是,陈文增拿起那件作品,将客人们请到室外,对着阳光转圈给客人们看。在陈文增的解释下,客人们发现那件作品的瓶身上,真的有略微的明暗差别,属于内行人说的“阴阳脸”。就是一面颜色深点,一面颜色浅点,客人们这才恍然大悟,纷纷竖起大拇指对陈文增赞不绝口。
“宁可不挣钱,也不能将有瑕疵的作品卖给客户。”陈文增这样教育着徒弟们。从事定瓷艺术研究24年来,庞永辉被老师身上这种正气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感染着、激励着。
如今,陈文增大师走了,但他对定瓷恢复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却成为留给世人的无价之宝,他那一身正气和对定瓷艺术执着探索的工匠精神,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魂。
■本报记者胡小龙
资料链接
陈文增,1954年生于河北曲阳。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事定窑研究生产30余年,使失传近千年的历史名窑再现人间。多件作品被英国珍宝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2001年“瓷、诗、书”三联艺术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被誉为“当代定瓷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