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陶城报微信报道了佛山一家陶瓷厂被传倒闭的消息,底下留言不少,其中有评论说,“是贴牌的做死陶瓷行业”,获得不少点赞。以前也听人议论,“陶瓷行业就是被贴牌的搞乱的”。想探讨一下,“做死行业”,贴牌商有这个能力吗?陶瓷行业“乱”,是否都是贴牌的错?
贴牌,不是陶瓷行业所独有。所谓“贴牌”,大抵是指自己不设制造工厂,或者部分产品自己不直接生产,主要把控研发、设计、营销,把制造加工都外包给专业生产厂家的行为。大家熟悉的苹果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细心的消费者可以发现,每个苹果手机背面都有小字———“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美国苹果公司中国制造”。苹果贴牌手机,并且大大方方明明白白告诉你,它就是找人代工的。人们憧憬一年一度的苹果发布会,但不会去追问拿到手的苹果手机是在富士康哪个工厂制造的,因为我们都理解,不管苹果找谁代工,它还是苹果。
反观陶瓷行业则不然。去年,某知名大品牌被曝“很多都是贴牌的”,引发行业哗然。由此可见,“贴牌”在行业内被打上了“低人一等”的标签,某种意义上几乎成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这不能不说是陶瓷行业的悲哀。
贴牌本身并不是坏事。好的贴牌商,要么是对消费市场有洞见、要么是对产品研发有心得,这都可以对工厂的生产指导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让工厂可以更加专注研究新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那为什么业内对贴牌的评价长期都很低?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贴牌的门槛太低了。
贴牌贴牌,去工厂贴,前提是要有“牌”。企业掌握微笑曲线的两端高利润部分———以研发、设计以及营销等让品牌溢价得以实现,把低端的制造部分外包给第三方制造———这是品牌之所以去贴牌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是现在很多的贴牌商,贴是贴了,但没有牌,结果就是价格卖不上去,质量又做不起来。品牌是一个系统,包含了一系列的东西,比如设计能力、核心工艺研发能力、完整的售前售后服务等等。而现在陶瓷行业的贴牌,不仅仅是一些品牌在贴,也有一些实力不大、甚至是仅仅注册一个牌子,就跑去工厂贴的。不妨问问诸位贴牌商———产品出厂都有严格的品控吗?有售后保障吗?有品牌文化吗?最核心的一点———你能比别人卖得贵吗?
对贴牌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业内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思维习惯。因为不自信,所以害怕信息透明(包括代工信息);专业代工这一本来值得提倡的经营方式,竟在陶瓷行业被污名化。有实力的品牌讳言贴牌,不敢公开真实的代工生产情况(甚至连跟自己经销商公布的信心都没有),让外界对“贴牌”缺乏正确的引导;同时也将自己与小的贴牌游击队混为一谈,无异于自降身价。
有牌而贴,贴而有品,是陶瓷产业的专业分工,行业无需大惊小怪。贴而无牌,仅仅注册一个商标,没有自主设计、研发能力,甚至以山寨为荣、不讲产品品质、唯低价论的贴牌,未来也许会是淘汰的对象。
陶瓷行业都是被贴牌搞乱的———我想,是不是可以换句话说,一切以低价为唯一目标的贴牌都是耍流氓。把行业搞乱的不是贴牌,是“价格降下去,其他随便啦”的做法。贴牌,是不幸背了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