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代陶瓷,不论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在文化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增添了绚丽夺目的瑰宝。陶瓷这门独特的艺术,从来就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早已成为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使者”。由于陶瓷器特有的魅力,引得无数学者专家和雅人韵士的鉴赏与研究,不仅出现了不少言陶的专著,在古诗文中也多有反映。但是,古代对陶瓷的研究,多侧重于艺术欣赏和断代与窑口的鉴别方面。由于缺乏实地考查,往往只见一斑,难窥全豹,只能专注于一些名窑名品方面。有的沿袭归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识庐山真面目。甚有的以讹传讹,闹出“铁钉支烧”的笑话。对于制瓷科技方面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除《陶纪略》、《陶冶图说》等对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简略记载之外,对其它窑址之技艺直是空白。从陈万里先生走出深宫,进行窑场考古;叶麟趾先生跋山涉水,广作窑址勘查;周仁先生以科学技术手段,作古瓷标本的化验测试,自此把我国古陶瓷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
金代黑釉剔花缠枝纹罐,山西省怀仁县文管所藏
建国以来,随着基本建设的蓬勃兴起,考古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陶瓷考古方面,不仅文物部门形成一支专业队伍,自然科学研究部门,陶瓷生产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好者,也都加入了古陶瓷的研究工作。特别是以编写《中国陶瓷史》为契机,组织了一批研究力量,引起了各地对古陶瓷研究的注意。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的成立,历届全国性和国际古陶瓷学术会议的召开,把我国的古陶瓷研究推向了高潮。同时也发展了一支庞大的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古陶瓷科研队伍。当前的古陶瓷研究,有的从文物考古角度,侧重窑口、断代及发展规律的研究;有的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测试对其成分、性能及显微结构等的研究;有的从生产着眼,着重实用技术的研究;有的从美术角度,专从造型、装饰方面研究;还有的是从边沿科学入手。如通过地质条件对窑址分布规律的研究。
由于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古窑遗址的分布有了更多的了解,大部分名窑窑址找到了切确的地点,有的窑址进行了科学发掘,为断代及断窑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一部分古瓷的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及烧成特点等,做了科学的测试,进一步认清了古代陶瓷的技术成就,对工艺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为古瓷的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至有的仿制品可达到乱真的地步,对现代陶瓷生产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就当前陶瓷考古的成果看,对正确认识古代陶瓷的本来面目如云开日现。另一方面也清楚地看到古文献记载中的某些局限性和片面性。但是在当前的古陶瓷研究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倾向,影响着对古代陶瓷真实面目和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这就是近年流行的窑系说。
窑系说是把古文献中有记载的一些名窑作为代表,把其它地方发现的窑址或瓷器,分别纳入这些名窑之下,称为窑系。主窑系说者,对古代陶瓷发展的历史,主要是围绕着这些窑系来研究,认为目前判明形成瓷窑体系的有越窑系、龙泉窑系、建窑黑瓷系、耀州窑系、定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并认为这是陶瓷考古的一项主要收获。从近年来反映在学术方面的实际情况看,为了强调某一窑址属于某一窑系,出现了很多割裂历史、本末倒置、牵强附会、自相矛盾的现象。现分述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