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臨川區嵩湖鄉下聶村白滸窯手工陶瓷傳習所的展示廳裡看到,300多件茶具擺列整整齊齊、個個晶瑩剔透、色澤鮮艷。據傳習所負責人介紹,這批茶具是白滸窯手工陶瓷時隔近百年后試燒出來的。
據了解,臨川白滸窯系中國古代六大陶瓷名窯之一,誕生於隋唐,成長於南宋初期,繁榮於元代,是我國江南古陶瓷生產史中的重要鏈環之一,其燒造技藝在當地民間延續至今。古人有“先有白滸窯,后生景德鎮”之說,更曾為瓷都景德鎮輸送了大量優秀的陶瓷技術人才。明代景德鎮設立官窯時,大量的臨川窯工被征到景德鎮燒官窯,把白滸窯的技術帶到景德鎮,臨川陶工的流失使臨川白滸窯制瓷業受到沖擊,發展逐漸緩慢。同時,隨著現代制瓷工藝的發展,臨川白滸窯手工陶瓷工藝因耗時長、勞動強度大、產量和成品率低,很難滿足當今發展的要求,已陷入自然消亡的危機。但其制作精巧精美,構思奇特,在制瓷工藝中獨樹一幟,給人以妙不可言的視覺享受。2014年初,臨川區政府正式將臨川白滸窯手工陶瓷工藝列為臨川區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2014年3月9日,經省文化廳、市文化新聞出版局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批准,臨川白滸窯手工陶瓷工藝傳習所在臨川區嵩湖鄉下聶村張志剛陶瓷工作室正式成立,傳習所將現場展示白滸窯傳統制作工藝。撫州籍藝術家張志剛,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研究生班,近年來從事江西當代藝術推廣和策展工作,研究推廣白滸窯手工陶瓷工藝20余年,年少時即師從張亞林、余勇、黃煥義、李見深等陶瓷工藝美術名家,作品多次在北京展出並獲獎。
張志剛表示,撫州古代三大民窯場(臨川白滸窯、金溪小陂窯、南豐白舍窯),目前隻有白滸窯作為國家級非遺后備項目在申報中。臨川白滸窯手工陶瓷工藝傳習所的建成,對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傳習所選址在嵩湖鄉下聶村,因為這兒有較好的瓷土、水源等自然條件和工藝原材料,傳習所聘請臨川民間有專業特長的老藝人以“帶徒傳藝”的方式生產、獻藝,並與國際陶瓷機構交流合作,以達到“融文物保護、手工制瓷工藝展示與生產於一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