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淄博陶瓷是中国现代陶瓷的一颗璀璨明珠,那淄博日用瓷无疑闪耀着最耀眼的光芒。“淄博陶瓷,当代国窑”是对淄博日用陶瓷最高的的褒奖。进入新时期,淄博日用陶瓷以精湛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和厚积薄发的魄力,成为引领淄博陶瓷产业实现凤凰涅槃的排头兵。
沐风栉雨成就当代国窑
淄博陶瓷涉及日用、艺术、建筑、先进陶瓷等多个领域,有20万人从事陶瓷产业,然而最为大家熟知的,是淄博的日用陶瓷。淄博市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黄业嵩认为,淄博日用陶瓷不管是文化底蕴还是科技含量,代表着当今国内的最高水平。
“寨里窑的青瓷、磁村窑的黑釉瓷、博山窑的绞胎和彩瓷,以及茶叶末釉和雨点釉,是淄博陶瓷引以为傲的结晶。”从事陶瓷教学30年的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方益鸣说,这些陶瓷品种或技艺的出现,丰富了中国陶瓷文化,奠定了淄博在陶瓷界里的历史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淄博陶瓷科研人员创新攻关,在技术上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先后研发了滑石质瓷、高长石质瓷、高石英瓷、鲁光瓷、合成骨瓷等新瓷种,这些瓷种至今仍然是全国日用陶瓷市场的主打品种,为国民生产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技创新为产业注入活力
拥有悠久历史和行业美誉的淄博日用陶瓷,并没有在发展的路上故步自封,而是以创新促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淄博博山的山东福泰集团,一台造型独特的3D打印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工作人员将数据输入电脑后,特制的喷头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将陶泥精准的挤到指定位置,陶泥逐层沉积,仅仅过了15分钟,一个壶形陶泥就呈现在了记者面前。
“这项3D打印技术能快速、准确的制作出产品原型,特别是传统工艺不容易制作的异型胚体,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技术难度。”山东福泰集团董事长苏希敬介绍说,之前的3D打印机都不能以陶泥为原料,这是专门结合传统陶瓷产业研发的陶泥3D打印机。
“白度高、半透明度好、釉面光润、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在介绍水晶骨瓷的优点时,泰山瓷业董事长、总经理卢德国如数家珍。
水晶骨瓷是泰山瓷业研发的创新瓷种,据泰山瓷业高级工程师张广文介绍,水晶骨瓷在原料里创新性的增加了水晶石,经高温素烧、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一经上市就获得行业内的赞誉。据了解,由淄博泰山瓷业承担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水晶骨瓷工艺文化创新》,目前已顺利通过验收。
在鲁玉陶瓷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热火朝天的赶制某大型宾馆的订单。200米长的生产线不停歇的工作,将一套套陶泥烧制成功。据鲁玉陶瓷总经理吕平介绍,鲁玉聚焦宾馆用瓷,在国内首次研究成功“无铅无镉釉”,被誉为绿色陶瓷,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此外,淄博已连续32年举办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活动,从侧面激发了行业创新热情。
以“供给侧”改革破解品牌难题
在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有着悠久齐文化色彩的淄博,正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通过结合互联网,为日用陶瓷注入新的品牌活力。
在淄博美陶瓷器公司的电商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对各种陶瓷作品进行拍照,并将产品图片放置在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销售。
“我们不仅做‘B2B’,还做‘B2C’。” 淄博美淘瓷器有限公司营销策划部经理孙萌,带领着一个30多人的团队从事美陶的电商业务。他说,电商将破解本地品牌推广的地域局限,让好的产品面向全国。
目前,30余个陶瓷艺术大师将自己的工作室搬进美陶,在展示、推广、销售、售后等环节享受综合的服务。
在越来越重视生活品位的今天,人类的需求逐渐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赋予日用陶瓷更多的艺术价值,将为产品注入更多的附加值。
在硅元的产品展示区,手绘陶瓷让人眼前一亮,艺术大师在陶瓷作品上进行创作,作品具有不可复制、唯一性等特点,具备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价格也比传统陶瓷翻了几番。
连续两届澳大利亚国际电影节奖杯;婴儿出生时的手脚印瓷器,华光在个人定制上走出了一条特色路线,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华光陶瓷董事长苏同强说:“在一个张扬个性、包容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合理的个性化需求。满足这种合理的个性化需求,是对人的尊严的尊重,也能为我们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据悉,2016年,受国际市场大幅下滑等因素影响,淄博日用陶瓷市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3.08%,但利税和利润实现逆势上扬,同比分别上涨15.28%和8.82%。“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市场的升级。”黄业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