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青年报》的这样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新闻上说:北师大校友邱季端将其收藏6000件古陶瓷捐赠给母校北京师范大学,校方就此宣布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然而,这看似普通的捐赠却引发了文博圈和历史学界的质疑,部分业界人士质疑这6000件藏品为“赝品”。出现这种情况,有人认为是一些鉴定机构的炒作,想借此机会获得名和利,也有人认为,这种只看照片就判断藏品真伪的做法不科学,这是故意要黑捐赠双方。具有业内多年经验,专注于文物及艺术品分析测试的北京宗正分析测试首席专家姚青芳认为:捐赠这一善意行为脱离了规则,且缺乏专业化是双方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主要原因。
首先,捐赠和收藏有着本质的区别。收藏也许是你仅仅出于爱好,或者是对藏品情有独钟,但对藏品本身的价值不是很关心,因为只是自己喜欢与他人无关。但是如果你要把自己的藏品捐赠出去,这就不一样了。捐赠出去的时候就意味着藏品要面向大众,要被当作一种传承,这时就不能任性了,要按照规则,要进行专业的鉴定和测试,才能把藏品作为捐赠品。这样,善意的捐赠行为才能达到原本的目的,才能将质疑的声音消灭在萌芽中。
其次,作为不是个人而是机构的受赠者来说,在感谢捐赠者的同时,也要对大众负责。大家都知道,校友捐赠是十分重要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之一,像耶鲁、哈佛等很多名校都非常重视校友捐赠,因为校友捐赠背后展示了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然而,这些捐赠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基本上领导拍板就直接通过了,直到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才会找问题的所在。这样子,其实是对捐赠者的不负责,是对大众的不负责,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所以,受赠者不能掉以轻心,要按照规则,从而使物尽其用。
最后,作为捐赠中间环节的鉴定、测试机构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机构一定是专业的、权威的,同时还要本着公正的原则。因为作为专业的测试机构,他们拥有高科技的先进设备和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对藏品的价值最有发言权。如果他们不能本着负责的态度和公正的原则,那将是对人民大众的愚弄,对历史文化的亵渎。
总之,要想让这种简单的捐赠不再被质疑,要想让这种善意的捐赠行为带来皆大欢喜的结果,就要靠捐赠者、受赠者和专业的、权威的鉴定测试机构共同努力,让捐赠走上一条专业化的道路,这样才能让质疑者、攻击者及炒作者等无可乘之机,才能保障捐赠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