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的艺术家——阎夫立
一、艺术家介绍
阎夫立先生,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国家级德艺双馨艺术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民协副主席,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郑州大学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兼职教授,荣获“山花奖”、“中国文艺山花奖·个人终身成就奖”、全国工商联文艺品商会“云工奖”、“中国陶瓷十大年度艺术家”等金奖。
阎夫立教授从事陶瓷科技、文化、艺术研究40余年,其中从事文物考古研究工作16年,在发掘、修复、复制陶瓷文物方面卓有成就,还在文物保护、鉴定等工作上有突出贡献;后担任了首届中国钧瓷研究所第一副所长13年, 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著《中国钧瓷》等著作。他首先提出并践行了“钧瓷文化、钧瓷艺术”之学术理论,创造了钧瓷的辉煌。
21世纪初,阎夫立教授应邀来到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从事陶瓷哲学文化理论研究和艺术品创作,在研究中国五大名瓷基础上,又用近10年的时间首创了以和谐绿色为主体的新瓷种“国瓷·郑商瓷”。拥有一流的实验室,其设备完善的中试基地。其官窑制体制运作,为“国礼”、收藏、拍卖,控数创作烧制高端艺术品,已成为国家元首级礼品。获著作保护、作品专利千余件。曾三次代表中国文化参加中国上海、韩国丽水、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界唯一全球合作伙伴。
2008年,鉴于阎夫立教授在科技、文化、艺术、慈善事业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曾荣获“中华慈善奖”,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国家为鼓励阎夫立教授在陶瓷科技、文化、哲学、艺术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中华文化艺术复兴,2013年6月5日,文化部主管的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批准成立了阎夫立国瓷文化基金。中国阎夫立国瓷走向了世界,成为收藏界的热点。
二、作品展示
豆豆壶
双连壶(友谊杯)
感恩奉献瓶
金玉鸿福
钟馗
羊图腾
盘古
石榴瓶
三、专家点评
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教授:
传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恒久话题。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生命。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的传承,是复制模仿,画地为牢。在河南陶瓷界,阎夫立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勇于创新的艺术家。我与阎先生结识十余年,我们曾做过多次深度交流,我对他的艺术探索充满敬佩之情。
首先,他对陶瓷艺术有真挚的热爱。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无论经历了多少曲折和坎坷,始终没有放弃对于陶瓷艺术的追求。正是基于这种热爱,促使他对钧瓷乃至到整个中国陶瓷都有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几十万字的《中国钧瓷》一书即是明证。他最早做钧瓷研究和创作,到郑州大学以后,又潜心挖掘郑州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出了“郑商瓷”的概念,并付诸实践,在陶瓷界颇为引人注目。
二是他较早提出“钧瓷文化”的理念。他没有把钧瓷仅仅看做是一种技术,而是看做艺术,看做美,这是他有别于其他人的地方。在郑州大学,他建立了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他关注的不仅仅是陶瓷的拉坯制作和烧制技艺,而且包涵了8000年源远流长陶瓷文化、中原文化、中国文化。大音希声,大象无象,大巧若拙。他不愿当一个匠人,日复一日地重复别人或重复自己,而是不断创新,不断求索。他深知,“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艺术当随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对得起前人和后人。
三是他的作品彰显出深厚的文化意蕴。他视野开阔,不仅从中国文化和中原文化中选取素材,而且从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中汲取灵感。从盘古开天,女娲补天这样的远古神话,到双连壶、双鱼尊,再到羊、鸡、葫芦、桃,以及达摩、钟馗等。每个文化符号的选择与创意,每一件艺术作品的内涵与形式都显示出独特的文化追求。比如豆豆壶,造型圆润可人,小口鼓腹,彰显的是少说多做,守口如瓶、大度包容的多重意蕴,体现的是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和气度。在釉色创新上,“金镶翠”打破了传统“天青月白”的凝固程式和千瓶一“红”的单调,以“绿色”为主调,造型变化万千,强调“和平、发展、生命、环保”的主题,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生生不息。他的作品因内容与形式的独特创造真正达到了观赏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总是被模仿,但没能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