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水罐的青釉四系瓶。
水车窑的碗。
近期,惠城区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林选志,收藏了几个来自梅州水车窑的陶瓷,这几件唐代水车窑陶瓷,是在惠州出水的。在惠州也曾出土有水车窑陶瓷。水车窑陶瓷有着 “南粤秘色瓷”之称。在惠州出水、出土的这些水车窑陶瓷,见证了惠州是唐代水路运输比较发达,且是经济发展较好的一个地方。
唐代水车窑青釉四系瓶个头大较少见
水车窑瓷器,被称为 “南粤秘色瓷”,代表唐代岭南陶瓷工艺水准。在林选志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几件水车窑陶瓷。一件是一个类似水罐的青釉四系瓶,瓶身上有4个“耳朵”和一个“壶嘴”。林选志表示,他收藏时,了解到这件陶瓷物品是在惠州出水,是高古时代的物品 (收藏界将明代之前的称为古,唐代以前的古代器物称为高古),后鉴定是唐代水车窑的瓷器。这件物品出水时是带有残缺的,其中的3个“耳朵”和“壶嘴”是后来补上去的,林选志表示,特别是“壶嘴”,不一定与原物相符。
青釉四系瓶,口径13厘米、底径14.8厘米、高33.5厘米,是一件比较大型的器物。掂一下,估计有5公斤重。青釉四系瓶釉色青透莹润,结晶体玻璃质感厚实明显。东平窑陶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蔡磊表示,陶砚越大,胎必越厚,其成型、烧制的难度随之加大。就技术而言,难度越大成品率越低。更何况当年大件器物制胎原本就少,这件如此大的水车窑陶瓷能保存至今,是比较难得的。
林选志还拿出其收藏属于水车窑陶瓷的两个碗和两个碟,外表的青釉有些残缺,但能看出其是灰胎,内外皆施青釉,釉层玻璃质感明显,并有挂釉现象。其中一个碗的底足为唐碗器形中典型的“玉壁底”。还有一个碗内有明显的“六足”垫烧印痕,足底有行楷体墨书,疑似为“赵”字。
水车窑陶瓷当时外销,惠州东江是必经之路
开片如冰、青釉似玉,如翡翠玛瑙般莹润可人的水车窑陶瓷,迄今已是物以稀为贵。据了解,梅县博物馆收藏的青瓷八兽足雍砚,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的执壶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王春城先生认为“水车窑是梅州唐代著名的青瓷窑,在我国陶瓷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早在唐代首经远销海外”。水车窑的陶瓷外销,惠州的水路运输是一个很重要途径。
惠州唐代称为循州,唐代的程乡县(今梅州),属于潮州府。唐宋年间,从潮州府至广州府的广潮官府驿道有两条。一是由潮州府城,经由梅(州)循(龙川)至广州府,谓之上路;其二由潮州府城,经潮(阳)海(丰)到达广州府,谓之下路。上、下路交汇处便是循州府城(今惠城区),惠州地处粤东之闽赣水路交通咽喉,程乡至广州的水路往返,循州府的东江是其必经之路,这也印证了唐代循州府是岭南东道重要商埠。
惠州水车窑陶瓷,大致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墓葬出土;二是东江出水。蔡磊表示,水车窑陶瓷器物,当时作为制作工艺高于唐代岭南诸窑之上的“佳器”,其制作成本、运输成本也会高出不少,当时的循州居民,能将价格比较高的水车窑陶瓷当作日常用品,也间接证明唐代循州经济很发达。
相关链接
水车窑
水车窑位于今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的瓦坑口、罗屋坑以及梅州市梅县南口镇崇芳山等地,中心窑场在瓦坑口一带,有近300年的窑业烧制史。水车窑的正式发现在1982年底,据现有考古资料记载,水车窑主要以釉质釉色取胜,其能傲居唐代广东名瓷窑之首,全凭青翠骄嫩的釉色和温润似玉的釉质。釉质分玻璃质感和半透明釉,并有厚、薄釉之分,釉面有开片纹和不开片纹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