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业是丹棱县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丹棱县于2006年成立陶瓷建材产业园区,拥有陶瓷企业26户,核心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是眉山市首家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园区”。2016年1-5月,丹棱县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实现总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12.1%;主营业务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10%;利润3820万元,同比增长19%。
2014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丹棱的建陶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整个行业滑入了低谷:50%以上的窑炉停产,大量的产品积压,库存最多时达到近3亿元。
“生存还是毁灭”,对于丹棱的陶瓷企业家来讲,这不是舞台上的台词,而是每天睁开双眼就要做的选题。经济持续低迷,消费环境没有发出改善的信号,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环保。面对2016年1月1日开始施行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和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建陶企业必须加大投入,采用最先进的环保设施,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这就给了所有陶瓷企业一个几乎确定的经营前景:市场向下,成本向上。
在丹棱陶管委,记者了解到,园区陶瓷生产企业纷纷通过更新改造传统生产工艺,采用低温快烧、窑炉余热利用、电机变频节能、窑炉加宽加长改造等节能技术,主动降低生产成本来搏击市场。园区内的新高峰瓷业、联发瓷业、索菲亚瓷业等8户企业享受直购电政策,预计每年可减少电费成本500多万元。华天瓷业采用了窑炉煤改气、窑炉一次烧成技术;强华瓷业、金星瓷业等企业采用了窑炉煤改气、窑炉余热利用等技术;新高峰瓷业、天际瓷业、索菲亚瓷业等企业采用了低温快烧、窑炉余热利用技术,节煤20%-30%;新高峰瓷业通过窑炉更新改造后,既可生产各种规格的内墙瓷片砖,又可生产800㎜×800㎜的地砖。
“卖出去的就叫瓷砖,没有卖出去的就是泥巴。” 说这句话的是丹棱联发瓷业的缔造者,人称“宋木匠”的宋勋。木匠出生的他,将2000年一个200万产值的小煤窑发展到如今年产值突破5亿元的大型陶瓷企业。
宋勋介绍,5年前我们的销售半径可以达到2000公里,现在已经基本上固定在1000公里以内。但是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联发迎难而上,实现逆势增长。 他说,“加减法”是我们应对市场的具体举措,老板冲在销售一线,以身作则、亲力亲为,营销队伍的精简就为企业一年最少节约上千万的成本。另一道“减法”是通过生产一线的军事化管理把联发的产品优级率保持在99%以上。优级率上去,成本自然下来。“加法”是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推出力度,去年我们在考察了广东、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瓷砖市场后,投入了2000多万元开发喷墨系列的抛光砖,现在喷墨系列的销售已经占到全部产品的30%-40%,企业利润明显回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加大瓷砖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丹棱的陶瓷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新高峰瓷业以高端市场为主线,研发的金刚微晶玉系列新产品产销两旺;天际瓷业走创新发展之路,以生产“异、精”产品为主,从生产低端的厨卫内墙砖逐步转为生产中高端的个性化定制厨卫内墙砖,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产品附加值20%-30%;联发瓷业改造更新主要机器设备,研发生产压制花纹的全抛光地砖,增加了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了产品档次;佛大陶瓷、恒发陶瓷、永强瓷砖厂、鸿业陶瓷、瑞茂陶瓷等建陶生产企业针对云贵等地区的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小青瓦。
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丹棱陶瓷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强华瓷业、联发瓷业和天际瓷业等已成功创建为四川名牌企业;新高峰瓷业荣获工信部2014年度“绿色陶瓷砖”称号,其“依能品牌”荣获2013年度“全国十大瓷片”殊荣,并成功申报了两项实用专利技术。华天瓷业与全球供应商陶利希合作,产品首次实现西南地区向沿海销售。新高峰瓷业、祥瑞瓷业等产品已销往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地区。
想要实现环保性的发展就要先从治污开始。从2000年开始,丹棱的陶瓷企业累计就进行了6次阶段性的污染治理。位于陶瓷园区核心区的陶瓷企业投入了亿元的资金用于全面环保技改,同时,园区核心区企业设置了17个监测点,确保“干干净净”地挣钱。相信通过技术的转型升级,丹棱的陶瓷产业会越来的越兴盛,买陶瓷的人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