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陶瓷文化>>|
中国陶瓷文化略谈(附四)常见行话——古瓷器典型特征

发布:2016-12-26 9:13:52  来源: 程彦林 [字体: ]

常见行话——古瓷器典型特征

  既然对瓷器感兴趣,就一定会注意欣赏、研究各朝各代著名的窑口和陶瓷器物。经过几千年的承袭和发展,中国陶瓷文化除了精湛的工艺、雅致的美学、精美的器物之外,还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瓷器特征的约定俗成的话语。这些话语已经成为古瓷器行业的常用口头语,即行话的一部分。了解这些行话,对你接触古瓷器行业、欣赏品鉴陶瓷,是很有必要的。我这里收集了一些瓷器行业行家常用口语和简单解释,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又并不爱好瓷器收藏和鉴定,本文不一定全面、到位甚至可能还有谬误,敬请谅解。文中的图片都是示意图,大多从网上收集,向图主致谢!

  紫口铁足——南宋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特征之一,相传这是宋代哥窑的特征,但从考古发现与传世器物看,南宋龙泉窑的黑胎瓷(龙泉瓦窑 窑、大窑等一些产品)、南宋郊坛下官窑和传世哥窑器以及明清两朝景德镇仿哥器都有这一特征。此名最早见于明曹昭《格古要论》,明清两代野史杂记中谈宋官窑者多据此加以引伸。

  形成原因:由于其瓷胎含铁量较高而呈黑灰色,施有乳浊性厚釉,口沿处釉层较薄,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时因器口釉下流,釉层簿胎色微露而呈稍浅的紫色,底足无釉处呈现铁褐色,故称谓“紫口铁足”。黑灰色胎和青釉配合,加上紫口铁足,既能衬托青釉的柔美,又使厚釉产品呈现挺拔秀丽的质感,给人以稳重、朴雅的形象。

  金丝铁线——又叫“鳝血”,是宋哥窑瓷器釉饰特征之一,以釉面开片,其纹如冰裂为其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所致,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瓷器釉面上便会出现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其纹片如网交织、如冰破裂。之后用颜色较深的着色剂(有说草木灰,有说墨汁的?)人工从裂纹中渗透进去,着色后颜色较深。以后在黑纹片之内又续开细小裂纹,日久呈褐黄色,两种纹片一黄一黑,就形成了金丝铁线。“金丝铁线”的说法出自《南窑笔记》。

  堆脂——明代人对宋代瓷器釉质描绘用语。最早见于明代高濂《遵生八签》,有 "汝窑馀常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记载。后人对釉质肥润的瓷器多用"堆脂"来形容。

  泪痕——宋定窑瓷器釉面的特征之一。因外部釉厚下垂,象落泪厚留下的痕迹,故名。最早见于曹昭《格古要论》 ,文中有"外有泪痕者是真"句,以此作为鉴别真假定窑的标准。《清秘藏》、《博物要览》等多引用之。

  蚯蚓走泥纹、蚯蚓釉——北宋后期禹县均窑所烧宫廷瓷器釉面特征之一。因素烧过的坯体在施釉后晾坯乾燥不当,釉层产生裂痕,高温烧制过程中釉料使发生流淌而填平裂痕,这就行成了如蚯蚓在湿泥土上爬过(蠕动)的痕迹。禹县古瓷窑遗址虽已发现近百处,然蚯蚓走泥纹只在均台遗址大量发现。

  蟹爪纹——瓷器釉面的纹片如蟹爪,故名。最早见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 汝窑和官窑条都记载“......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

  鱼子纹——在单色釉瓷器表上出现非常细碎的开片,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细眼,极具观赏价值,因其状如鱼子,故名。由于工艺复杂,烧制难度极高,存世量极稀少,属开片釉中之极其名贵的釉种。宋代名窑均有烧制,清代有仿中精品。现代仿品多。

  铁锈花——瓷器装饰彩品种之一。即用含有氧化铁的斑花石作颜料,在瓷坯上描绘图案,经高温烧制而成,特点是釉层里呈现灿烂的铁锈红(褐)色花纹,故名。铁锈花为北方磁州窑系宋、元、金时期的特有品种,宋代山西黑瓷即见有此种装饰,清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也有铁锈花的生产,其釉料中除铁外,还有适量的锰,釉面呈赤褐色。清寂园叟《陶雅》有载曰:“紫黑色釉,满现星点,灿烂发亮,其光如铁”。

  开片——瓷器釉层有裂纹称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裂纹仅限于釉层,而不及胎。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宋代的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著名。开片又称冰裂纹, 釉面裂纹形同冰裂,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按大小分有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鱼子纹等。宋代以后景德镇窑历代都有仿烧哥窑瓷器。

  芒口——对瓷器口部无釉者的称谓。北宋苏轼《志林》曾有 "真玉须定州磁芒所不能伤者乃是"的说法;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也有"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的记载;则此芒字似有锋芒的含义。证以《吴越备史所载:吴越贡宋定瓷有镶金银口者,不镶金银口的仍占多数,使用时锋利的口缘会划破口唇,因此不堪使用,只能专用汝窑瓷器。

  花口五出——亦称 "五出口"。指瓷器的口部为五花瓣者。系仿照花卉形式製作。唐人诗中咏赞花卉,有"花口五出"句,此名盖来源于此。碗口为四瓣或六瓣时,则称"四出口"或"六出口",六瓣以上的则统称"葵瓣口"或"莲花口"。

  洗口——器物口部的一种样式,因其形如洗,故名。同样,凡口缘内收的,称 "敛口",外撇的,呈"撇口"或"敞口";口缘向上的称"直口";凡盘碗一类器皿,口向外折的,称"折沿"或"板沿"。

  圈底——指陶器底部为圆形而向外凸出者。我国早期陶器底部多属这类形式,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普遍出现,红陶盆、钵、罐等器皿较多。圈底沿袭时间较长,到战国时期仍有。

  圈足——陶瓷器足部的一种形式。指器物底部承以一个圆形圈以托起器身者。唐代瓶、壶、盘、碗等器已有圈足,但不普遍;宋以后盛行,各类器皿几全有圈足,很少例外。圈足形态有高低深浅之分,足壁有薄厚之别。其成型方法有镶接和旋削两种。由于各个时期的圈足挖足工艺略有区别,致使圈足的深浅、薄厚、足壁倾斜程度也有不同,成为鉴定器物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玉壁底——也叫玉璧型圈足,指唐代碗类中一种底形有如玉壁者。这种碗形多为浅式,碗身作四十五度斜出,圆形平底中心挖去一小片同心圆,形似玉璧,故名。底心内凹处有施釉与不施釉之分,施釉者只有圆环形地面露胎。唐代越窑、邢窑、长沙窑等南北各地瓷窑多烧制,是唐代中晚期比较盛行的一种碗式。有的在外口凸起一周边饰,北方白瓷窑比较多见。

  双底足——也称 "双圈足"。清康熙前期景德镇流行的器物底足特有样式。多见于青花活五彩大盘,小盘也有双底足者,底部有书"康熙辛亥中和堂制"或"球琳珍玩"款识者,辛亥为康熙十年(1671),也有甲子、乙丑年者,则是康熙十一、十二年的产物。

  白釉涩胎——明弘治年间瓷窑常用的一种烧瓷工艺,既挂釉时将先设计好的纹饰预留出来,不挂釉,烧成后以自然的胎色形成纹饰,另有一番装饰特色。创烧在明代之前。

  涩圈——瓷坯叠烧前,为分别叠烧,将器物内心刮去一圈釉,无釉处即称“涩圈”,流行于金代和元代。

  橘皮釉、浪荡釉、波浪釉——瓷器釉面凸凹不平如橘皮或波浪荡漾一般。波浪釉或称橘皮釉,一般釉厚才能形成,当火焰900度时釉开始熔化,由于没有及时投入新柴,釉面温度有所下降,使表面凝固,当新的柴禾投入,火焰再次升温,就会形成了波浪釉。明宣德时瓷器上就有这种橘皮釉,清雍正开始,也常能看到这种波浪釉,一直到道光末期、咸丰早期。波浪釉形状很难说有什么规律,雍正的瓷器上有的局部有波浪釉,有的整个器身皆波浪起伏,侧光下有的呈不规则的长短皱纹。嘉庆时波浪釉最常见,道光底部也会常见。鉴赏时需侧光看,可以看到釉面有类似橘子皮、波浪的效果,虽然不算是优点,但也不算是缺点,只是这类瓷器的一个鉴定要点。有人比较喜爱,有人觉得是瓷器烧造水平下降的结果,认为釉的表面呈现疙疙瘩瘩高低起伏不美观,而且随底釉不洁白,严重时候正面看也很明显,北京俗话叫它“鼻涕釉”。

  苍蝇翅——原为绿翡翠的特征,瓷器指清代郎窑绿釉的片纹内间断有一片一片的银色闪光,很像苍蝇翅。

  垂釉——瓷釉流垂到足边,像浓液下垂的形状,一般在宋代小黑盏、清代郎窑红有此现象。

  奶釉——白釉的色泽像牛奶一般丰润,特指宋定窑瓷器。

  泥鳅背——足底部是圆形,如泥鳅的背一样,故名。主要雍正朝前后多见。

  珍珠釉——高温色釉中的特殊品种,具有淡雅素净、颗粒凸起的特殊效果。

  裹足釉——瓷釉包足,足部不露胎,一般为支钉烧法。

  灯草口、灯草边、露骨——所谓灯草口,是指单色釉瓷器在烧制时,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造成口沿处釉层变薄而露出白胎,在口沿呈现一圈旋状白线或白边。以清雍正时郎窑最为突出。灯草口有的形成露骨

  螺旋底——指瓷器底部形成的螺旋纹,在清康熙年间的青花器上表现最为突出。

  刀切底——足部是方棱,如刀切一样。

  后刻花——素器后刻花纹或刻花后施釉,再入窑烧制的器物。晚清多见。

  淡描——用较淡雅的青料构勒线条,近乎中国绘画中的白描,常用的笔法是用双笔描绘的花纹,双描轮廓,降低青色料的堆积面积,以达到淡雅的目的,一般多见于青花器。还有一种方式是使用不同青料来实现浓淡配合,比如明宣德时期有一种青花海水龙纹盘,即以国产青料淡描海水波涛,用进口青料浓绘出水蛟龙,更突出了龙的矫健凶猛,可谓浓淡适宜、相得益彰。明代中晚期以后多有以淡描青花绘画线条纹饰。

  脱胎、蛋壳、薄胎——都是薄胎瓷器的称谓和行话,形容瓷胎极薄,如蛋壳一般。薄胎瓷创烧于明朝永乐时期的景德镇,是在北宋影青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成化时已有较高成就,万历时有卵幕杯、流霞盏等著名产品。

  开光、开光瓷——是指在瓷器的某些部分画出像长方型、菱形、圆形一类边框,并在边框中画以山水、人物、花卉等,在边框外饰以单色釉或满地锦纹,称为“开光”,这类瓷器成为开光瓷。其中边框外饰以满地锦纹的称“锦地开光”,明代称“锦地盒子心”。瓷器开光始见于宋代吉州窑,清代康熙五彩瓷多见。

  反瓷、生瓷——指没有上釉的瓷器,是一种以瓷土作胎,胎上雕琢纹饰,素胎生烧的瓷器。反瓷始于明代万历时期的景德镇窑,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盛行,以烧造文房用具多见。制作反瓷的胎土淘炼精,胎质细密,有滑腻感,烧成的反瓷如骨似玉,很受时人欢迎。现代仿品多。

  款识——指明清两代景德镇窑烧制的瓷器底部所书的朝代款。如 "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清康熙年制"和"大清乾隆年制"一般称六字款;写"永乐年制"和"雍正年制"的则称四字款。官窑的朝代款有篆书和楷书两种,称楷书款和隶属款,在款周一般都画双圆圈或双方圈。民窑瓷器的朝代款,其字体则以行书为较多。

  干支款——指瓷器上用天干地支组合的干支纪年款。我国使用干支纪年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以干支年号作为瓷器的底款,始见于明代弘治时期,在清早期和清晚至民国期间较为流行,清早期的干支款以康熙朝数量多见。晚清和民国的干支款识运用普遍,多见于彩瓷画的题跋。传世品有明嘉靖辛酉(1561),清顺治戊子(1648)等纪年款瓷器。

  家堂款——指私人定烧瓷器所书写的自家堂号。始于明嘉靖( 1522-1566)时,以青花瓷器盘碗较多,所见有东书堂、滋树堂、博物堂、玄荫堂等堂号。清康熙(1662-1722)时比较盛行,青花、五彩等都有,如中和堂、慎德堂、世锦堂、兆庆堂、谦牧堂、世恩堂、拙存堂、常丰轩等,家堂款瓷器沿袭到清末。

  私家款——指私人定烧瓷器所书写的名字或别名。清代前期比较流行,如康熙 (1662-1722)时的若深珍藏、奇石宝鼎之珍、永庆之珍,雍正(1723-1735)时的安吉居珍玩、坦素清玩,乾隆时的旧畹山房、古香书屋、文甫雅玩等。

  王府款——指明代王府定瓷器时底部书写的款识。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子孙相袭为王者多,因之传世与出土青花瓷器中,书写王府款者不少,如德府造用、长府造用、赵府造用、晋府造用、万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潘府佳器、郝府佳器、秦府典膳所等。这些王府定烧瓷器的时间多在万曆 (1573-1619)时期。有写甲戌春孟赵府造用者则是崇祯七年(1634)定烧的清代有道光丁未定府行有恒堂製造款者,多为粉彩瓷器。宜兴紫砂中亦有咸丰年定府行有恒堂定烧的茶壶,传世品较少 。

  篆书款——指明清两代瓷器款识用篆书体者。明永乐 (1403-1424)时青花压手杯和白釉、红釉盘碗的款识都用四字篆书体,宣德(1426-1435)以后多为楷书款;清雍正(1723-1735)时颜色釉瓷器从篆书款为多,多印四字篆款,青花多书六字款。

  楷书款——指明清两代景德镇瓷器款识用楷书体者。明清两代官窑瓷器以楷书款为主,篆书款只占很少部分。由于分工很细,款识都由专人书写,因此书写的字体大体相似。

  堆料款——指清代康熙至乾隆 (1662-1795)时珐琅彩瓷器的款识。因字铭用珐琅彩书写后都凸起,以形成堆垛,故名。堆料款有蓝彩和胭脂彩两种,是珐琅彩瓷器款识的主要款式;有青花者,仅用于紫地珐琅彩碗,不属堆料款范围。

  吉语款——指瓷器底部所书写的吉祥语。始于明代,多见于民窑青花盘碗或罐的底部,流行于嘉靖到明末。常见的有富贵佳器、长春佳器、玉堂佳器、永享佳器、天福佳器、天禄佳器、富贵长春、德化长春、永保长春、万福攸同、福寿康宁等。有些吉语清初仍沿用。

  铜口——瓷器口缘或足部有包镶金属的,包金的称 "金口",包银的称"银口",包铜的称"铜口"。包金属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显示尊贵或豪富,在瓷器上包镶金银,五代末至宋初吴越钱氏进贡或陪葬瓷器中较多,宋定窑及青白瓷也有类似出土物。另一种是为了弥补口部无釉或伤残而包镶铜口,也多见于定窑及青白瓷。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