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朝陶马论坛古陶瓷展展品
|
|
|
“寿成殿”汝窑残片,杭州皇城遗址出土。
|
|
|
仰韶黑衣红边陶钵
|
|
|
藏家们观看陶瓷展
|
|
上周六,笼罩大半个中国的重度雾霾刚刚散去,虽然是格外阴冷的冬日,金雨玫瑰庄园内氛围浓浓。由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大河报大河收藏文创事业部、许昌金雨古陶瓷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许都论剑古意今朝”2016河南古陶瓷高端论坛在这里举办。
短短两天的相聚,来自深圳、南京、杭州、上海、邯郸、济南、西安、太原等全国各地的30余位国内古陶瓷大藏家,怀揣自己的精美藏品,当面交锋,你来我往,见招拆招,颇有江湖论剑的意味。作为旁听的记者,深感含金量十足,信息量满满,得以近距离围观,实乃2016幸事一件。
论坛珠玉满满
这30余位来自国内各地的藏家,均属实战派与实力派,混迹一线市场十几二十年的比比皆是,多是江湖上盛名远播的人物。饭桌上高谈阔论,泡着温泉纵论市场,精彩随时迸发。
上周六上午,论坛正式开启。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来自邯郸的磁州窑收藏大家庞洪奇,来自常州的明清瓷收藏大家徐鸿——三位最有代表性的藏家作主题演讲。诸位大家的发言,珠玉纷呈,俯拾皆是,现撷取一二与读者诸君分享。
○观点一:窑址定名无限细化成为研究瓶颈。
古陶瓷研究是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各地不断发现新窑址,许多既定窑址在不断“被”刷新。这种刷新在不断细化、细分窑址,这导致一个相当普遍而为人诟病的现象:谁掌握的信息越新越细,谁越权威越“正确”,以致众多研究者以发现新窑址为第一要务。
随着新窑址的发现,原有的定名便被地域细化,从省到市、县、乡,甚至已经到了村级别,这有没有必要?以登封窑为例,下面又分为密县、西关、曲河窑。其实大的风貌都是珍珠地。再以建窑为例,整个福建窑址不低于300座,每个窑址都定名,景德镇有上千个窑场,每一地有每一地的专家,各自掌握地方资源。
这样细分的最终结果,导致研究无法持续,因为无论谁也不可能占有所有的资料,就不能精准地确定哪件器物是哪个窑址造的。这样的无限精细化,对整个行业研究影响太大了,它将成为古陶瓷研究最大的障碍,而不是对研究的开拓。
区域的分解不错,但这种分解应有度,精确到一个既定的节点即可。原始发现地,以大的风貌定名,定简单型,此后新的发现,发现地和典型器可以加后缀,譬如登封窑曲河型,登封窑密县发现等。
○观点二:精残器的概念。
古陶瓷收藏,一是器物,一是瓷片。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旧城改造造就很多瓷片高手与行家,也是老百姓中喜欢古陶瓷收藏且流行的开始。整个华北,杭州、山东,都有大量的城改出土。除了完整器物,非完整器一样可以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这就是“精残器”的概念。
今天,越来越多的藏友走出去,出国竞拍也好逛博物馆也好,都会发现一个事实:以往我们早已熟知的国外大名品,竟然多为残器,至少七成是残损的。即便在保存中国古陶瓷最多的日本,残器也要达到这个比例,而且重伤重残占比例很大。但仍然无碍其在博物馆占据重要位置。
○观点三:老窑瓷国际市场,我们有话语权。
今天的国际市场上,佳士得、苏富比这些大拍也非常关注老窑瓷这块市场,渴望做这块市场,然而他们也都面临着巨大的瓶颈和通道口问题。今年秋拍,苏富比、佳士得,包括中国香港嘉德的老窑瓷,水准非常低,他们需要甄别这些器物,他们也在大量接受大陆行家、藏家的意见。中国内地藏家,我们的整个行业,有资格去市场投票,完全可以影响国际市场。
展事:小规模,高规格
论坛同期,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筹办了一场小型古陶瓷展事,包含与会藏家各自的特色藏品,与许昌金雨古陶瓷博物馆展品共同呈现了一场小规模、高规格展览。
许昌金雨古陶瓷博物馆的陶塑是特色,早期仰韶、裴李岗等陶器,即便在公立博物馆都很少见。无论从序列、完整度上都相当完备。
而特别筹备的这次古陶瓷展,尤其得到高度评价。器物完备,档次高。汝窑标本、巩县绿釉、北朝贴花罐、越窑划花盏托等,都相当精美少见,即便在公立博物馆也是馆藏品上选。其中有许多有代表性,极具研究价
值的器物。在现有民间也即社会收藏中这样的集中展示,是相当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