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踏晴天割素云,丹炉化作玉缤纷。曲阳人献连城璧,粉定重光绝艺新。” 这是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杨金亭先生对曲阳人恢复定瓷的描述和评价。
定瓷作为古老的东方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价值,可惜于元时失传。800年后,曲阳人经过艰难求索,恢复了定瓷工艺并有所创新,将其发扬光大。目前,曲阳共有定 瓷企业和作坊130余家,年产值近2亿元。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曲阳将精心包装定瓷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华北最大的瓷文化小镇。
瓷中瑰宝断烧800多年
“家有家财万贯,不如定瓷一片”。定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匀净,薄而坚硬,素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美誉,苏轼有诗赞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定窑稳定的不加化妆土的生产技术,奠定了之后青白瓷乃至青花瓷等彩瓷的发展基础;发明了“覆烧”工艺,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生产效率;形成的庞大定窑体系,是我国历史上最大最著名的白瓷体系。
定瓷原产曲阳,但因曲阳古属定州而得名“定瓷”。定瓷烧制始于唐,北宋时期达到鼎盛,呈现“大窑三千六,小窑如牛毛”之势,以生产宫廷用瓷而著称,名列“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之首。及至宋金之战,定瓷厂坊颓废,工匠南流,生产历史达600年的瓷中瑰宝从此断烧,淹没在800多年的岁月长河中,无任何工艺技术文字资料存留于世,只在曲阳涧磁至燕川一带,遗下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的13个“土包”和遍地的洁白瓷片。
“三杰”探索40年恢复定瓷
上世纪7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定瓷重新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1976年,工艺美术定瓷厂成立。1978年,从小在定窑遗址上长大的陈文增因书画出众被招进厂,与蔺占献、和焕相继成为“定瓷实验组”的成员,开始义无反顾地研究如何恢复定瓷工艺,一干就是近40年,人称“定瓷三杰”。
陈文增一方面遍寻定窑瓷片研究古定瓷呈色及装饰工艺特点,一方面与和焕一起到全国各地博物馆参观,将定窑藏品的花纹图案一一临摹,在胚体上反复刻划实践。蔺占献则遍访各地陶瓷工厂,深入位于山区的定窑遗址,不断采集原料,从磨原料到淘洗、练泥、拉坯、上釉……反复试验,复原古配方。
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探索,他们终于找到了烧制定瓷的特有配方;陈文增更是得出了定瓷双线纹样是“一刀双线”的结论,并研制出定瓷特有的单线刀、双线刀、组线 刀三种刻花工具,总结出“刀行形外,以线托形”的经典刻花理论。从此,定瓷涅槃重生。
独创“三联艺术”突破传统
在继承、挖掘古定瓷的基础上,以陈文增为代表的定瓷人又开发出人物、壁饰、魔壶、餐具等数百个品种。1999年,陈文增创作的“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刀法以定窑镌刻为主,立意新奇、高雅别致,被定为国家珍品,由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2008年,曲阳“定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擅长诗书的陈文增还根据“定窑以装饰见长”的传统,以瓷为载体,以诗书作咏唱,在自制瓷器上自刻诗书,独创了“瓷、诗、书三联艺术”,赋予当代定瓷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2001年,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鉴定,“瓷、诗、书三联艺术”获评吉尼斯艺术成果之最,由陈文增设计制作的“三联直口瓶” 被称为“华夏一绝”,由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
去年4月22日,陈文增、蔺占献、和焕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了7件定窑作品。这些作品是当代定窑恢复研究中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既有仿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等仿古类作品,又有白釉雕花凤尾瓶、黑釉圆腹瓶等创新类作品,这些作品使故宫博物院所藏定瓷体系更加系统、完整。
建全国最大定瓷艺术聚集区
目前,曲阳共有定瓷企业和作坊130余家,形成了艺术、仿古、日用三大系列百余品种的生产规模,从业人员近万人,年产值近2亿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河北省非遗传承人3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
下一步,曲阳将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发挥陈文增等大师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成立中国定瓷文化产业协会,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家有关协会等,定期举办国家级的定瓷艺术论坛、技艺大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扩大定瓷的影响力,助推产业跨越发展;精心包装定瓷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全国最大的集生产、展示、交易、体验、旅游于一体的定瓷艺术聚集区。在此基础上,顺势发力,依托高岭土资源、煤炭资源、水力资源等,发挥雕刻文化、定瓷文化的吸附力,建成华北最大的瓷文化小镇,让游客在购买不同层次的艺术定瓷和生活用瓷的同时,体验定瓷加工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