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除了缅怀逝去的祖先和亲人,我们不应忘了在1937年那场战争中遇难的30万同胞。4月3日上午10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广场上,陈列着80双象征着被杀戮同胞的陶瓷鞋,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悼念在80年前那场惨案中遇难的同胞。
陶瓷鞋承载哀思
昨天上午9点,纪念馆门口的安检处早已排起长龙,队伍还拐了好几道弯。虽然来此悼念的参观者非常多,但是手持菊花的游客们井然有序地从陶瓷鞋展示柜两边肃穆地走过。
雕塑广场前的陶瓷鞋展示柜,宽1.2米,长13米,这寓意着1937年12月13日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那场人类浩劫。柜底存放约40厘米厚的沙土,陶瓷鞋以放置在土上、半埋和全埋等形式,意象化再现1937年身处南京的同胞,所经历的支离破碎、生灵涂炭的苦痛与压抑。而展示柜里的80双陶瓷鞋,代表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
“我曾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博物馆中看到那些战争受害者的鞋子,深受震动,回国后就萌发了创作象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陶瓷鞋的想法,并组织孩子们一起付诸实施。”陶艺鞋的制作者王成说,他是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的美术老师。被屠杀同胞中的多数人,没有机会被历史所记录,他们甚至没有留下一段影像一张照片一行文字。于是,王成老师就在纪念馆和档案局的帮助下,按照19世纪30年代南京居民的鞋履样式制作了这80双代表不同人群、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陶瓷鞋。
“鞋子能够透露人们的年龄、身份、家庭贫富状况,所制作的每一双鞋都代表了一类人群、一个阶层,幼儿、青少年、成年男女、老人,甚至还有怀抱中的婴儿!其中有一组是一家七口人的鞋,象征着无数被杀戮的家庭和被残酷屠杀的同胞。”王成老师表示,他希望在这个清明节通过这种形式再现历史,祭奠遇难同胞,也让学生们铭记历史。“我们陶艺社团的孩子们,通过和我一起制作这些鞋子加深了对那段历史的了解。”
志愿者采集沙土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等代表将从17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取出的泥土,撒在这些色彩、形态、大小不一的陶瓷鞋上。这些沙土是3月28日由一群来自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志愿者,从曾经浸染着遇难者鲜血的苦难之地采集,承载着后人对遇难同胞深沉的悼念与哀思。
“如今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只有铭记历史的民族,才有光明美好的未来。”说这话的是个10岁的小学生,他叫王颢辰,他的祖奶奶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石秀英老人。战争的幸存者、见证者石秀英老人也参加了昨天的开展仪式,她告诉记者:“虽然我不识字,不能把那段历史写下来,但我活在世上一天就要向世人控诉那段历史,我就是证据,谁也别想抵赖。”
据悉,作为“清明祭”系列活动之一,陶艺鞋展将从4月3日到4月9日一直留在雕塑广场供游客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