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弘扬工匠精神,展现新时期齐鲁大地产业工人的新风貌,山东省总工会集中开展了“齐鲁工匠”选树工作。现在首届“齐鲁工匠”名单已经揭晓,他们高超精湛的技艺和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为提升山东制造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人把工匠精神,归纳为,对于技艺专业严谨、精益求精,但抛开技艺,工匠身上还有一种旁人难以看到的气质,那就是对传承的敬重,对创新的渴求。
陶瓷这个经历了上千年辉煌的古老产业,因为坚守与传承,迸发着耀眼的光芒。
2014年11月10日,第二十二次亚太峰会在北京雁栖湖举行,这是一场汇集世界政治经济领袖的盛宴,风云际会间,中国展现着它泱泱大国的风姿。这样的一场盛宴,仪制不可不严苛,细节不可不考究,宴会所用的餐具也必然出自顶级的工匠之手。会议召开前,一套《国彩天姿》瓷器款款步入峰会殿堂,成为21国首脑的主宴用瓷,它的总设计师,是来自山东淄博的陶瓷工匠,何岩。
山东省淄博市华光陶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何岩告诉记者,这样一个高规格接待的一个国家级用瓷,需要一个很好的设计。
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设计,除了要满足日用陶瓷的实用性,更要通过它向世界展现古老而现代的东方神韵。
白地青花,间装五色,斗彩,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凭借其繁满绚烂成为陶瓷烧制史上的巅峰代表。何岩,正是在这种传统工艺之上,妙笔生花,“更加丰富了餐具的色彩 变化。”
传统的6色,丰富成为13种颜色,釉下彩的设计更增添了立体感。在繁复饱满的缠枝纹样中恰当地留白交相辉映,是中国智慧的点睛之笔,绽放着昂扬自信又淡定从容的含蓄之美。
何岩16岁进入了淄川陶瓷厂,跟着老师傅按照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学习烧制瓷器。但传统技艺,量大质低,污染又多,到了上世纪90年代,何岩所在的单位破产。这个时候,他对这份传承了几千年的手艺有了新的想法。何岩说,复制或者仿制原来的这种青瓷呢,有一定的意义,但意义不是很大。
作为一种意象色彩,“以色观物”的先贤们自古就有尚青的传统,青瓷,也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何岩钟爱青瓷,却并不想因袭旧法,而希望它能焕发新的生机,“我们是在配方上做了一种调整,反复的调整。”
墨守陈规也许最为稳妥,却并非工匠所求,求新求变需经千锤百炼,却始终孜孜不倦。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尝试,奇迹终于出现了,在一次神奇的窑变烧制后,一种釉色温润透亮,类玉似冰的天青色出现在人们面前。它清爽胜过淡月华光,朗润仿若晓雪初霁。这是陶瓷的又一次新生。
何岩把这种新的陶瓷命名为----华青瓷,如何通过设计将它的美展现给世人呢?无数的想法在何岩的脑海中碰撞,他画下一张张图纸,制成模具,再精心打磨。
一件作品,从灵光乍现于设计师的构思,到落成于他的手下,都要经过千雕万琢。这正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今,何岩的手法已经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所谓工匠的智慧,无关天赋,无关幸运,只关乎努力,惟有千万次沉重反复地失败,才能在最后淡然说出那句:无他,唯手熟尔。
“电脑进行设计,用3d精雕机模具的和胎具的这种制造。”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烧制技艺上的革新。何岩利用新技术,创新的将骨质瓷与华青瓷结合在一起,完成了他的创作。这件作品,也在2016年被法国卢浮宫收藏。这得益于最新的设计,最新的技术,这是创新的魅力,然而蕴含其中的设计灵感却来源于最古老的文明。何岩介绍,新石器时期,马家窑的文化圆润、饱满。
水火既济而土合,神奇的泥土在先民的手中幻化成最早的陶器。先民朴素的智慧,是对自然的直接映射。这种大气拙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深藏于中国人历史与心灵中的基因密码。它是天圆地方,道法自然,是中正平和,天人合一。它穿越五千年的风雨,无论何时不经意地触碰,这种美的感受都能被唤醒、重构。灵感与技术的结合, 正是传统审美与现代工艺的完美勾兑。
何岩说,一个好的工匠,是一个承上启下,把这种传统的一种技艺,一种能力,继承过来,加上你自己的创新,再传承给你后来的人。
陶瓷,这个与中国同名的古老工艺,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黯淡它的光芒。从新石器时代的陶片,到争奇斗艳的唐三彩,再到夺得青峰翠色的青瓷,陶瓷历经代代能工巧匠之手,在新的材质和工艺推动下,一次次绽放异彩。它是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更是历代能工巧匠的传承。匠人使命,正是承接厚重,独运新思,传之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