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一直是考古界的千年之谜。
最早记录秘色瓷的当属唐代诗人陆龟蒙。在他的《秘色越器》中,这样说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首次向世人介绍了秘色瓷的存在。
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发现的秘色瓷,证实了诗歌文献所提及的“秘色瓷”的真实存在,但这些瓷器产地在哪、如何烧制却成了谜案。
法门寺出土秘色瓷,秘色瓷位于地宫中室的银香炉之下
而今,这个千古谜题解开了。日前,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发掘项目,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批出土的瓷器给了我们答案。
何为秘色瓷?
它是越窑青瓷精品之一。秘色瓷是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的瓷器精品,因其制作工艺秘而不宣得名。所谓“秘色瓷”,实为唐、五代之际越窑青瓷中的上乘之作。而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个神秘的地位,主要是技术上难度极高。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几乎全靠窑炉火候的把握。不同的火候、气氛,釉色可以相去很远。
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最新考古发现
2015年10月-2017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于对后司岙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2016年11月至12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包括后司岙在内的上林湖水域开展了水下考古调查。
房址遗迹
资料显示,后司岙窑址的发掘面积近1100平方米。揭露包括龙窑炉、房址、贮泥池、釉料缸、挡墙、排水沟等在内的丰富的作坊遗迹,清理了厚达5米多的废次品堆积。此次考古有三个重大收获,首次摸清以后司岙窑址为代表的唐宋时期最高质量越窑青瓷窑场的基本格局;首次确认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基本面貌;首次确认秘色瓷的生产工艺与兴盛过程。
秘色瓷与瓷质匣钵的出土
意义
“首次确定秘色窑的种类,大概有20多种。”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浙江省考古研究所郑建明博士没想到在他有生之年,解开了秘色瓷之谜,这意义重大。“窑址出土的秘色瓷产品,与唐代法门寺地宫以及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中出土的秘色瓷不仅在器型、胎釉特征上十分接近,装烧方法几乎完全相同。窑址发现多个‘官’字款的匣钵,这些证据可以确认秘色瓷的生产基地就在上林湖畔。”
秘色瓷净瓶与装烧匣钵
“秘色瓷的烧制比我们想像得要复杂得多,比如我们普通的瓷器烧制是装在可以反复使用的陶质匣钵里,秘色瓷却奢侈地躺在一次性的瓷质匣钵里烧,也就是说烧一只秘色瓷可能要费自身好几倍的原料来做匣钵。瓷质匣钵的密度高。”在郑建明看来,“秘色瓷”的烧制体现了古代制瓷的最高工艺,展现了唐代“大国工匠”精神,影响深远,之后的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乃至高丽青瓷等一大批名窑的生产,都有秘色瓷传承的影子。
五月,这批发掘的文物将在故宫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