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牛通社记者来到了南宋官窑博物馆,参加了“探秘陶瓷工坊”陶瓷制作科技体验活动。牛通社记者不仅在南宋官窑博物馆近距离欣赏了陶瓷工艺品,还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了拉坯、上釉等陶瓷制作的多项环节,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了解了陶瓷的文化。
陶瓷DIY
今天我们牛通社小记者,随着李老师来到了南宋官窑博物馆,一起去探秘瓷器的世界。
我们首先亲手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陶瓷。看着老师在那旋转的飞盘上,舞来弄去的,泥土在他的手心里,一会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小花瓶,他的手一动,一个逼真的葫芦又出来了。
“哇!好神奇啊!”大家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叫道。
大家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自己的座位前,开始制作。第一步,拍泥,大家都做得不错。第二步,拉坯。这个步骤是最好玩的,也是最难掌握的。首先两手弄湿,两手掌轻轻地靠在泥土边缘,“变了,变了!”变成了锥形,然后在顶部用手指慢慢地戳了一个洞,又变了,变成一个花瓶了,看着马上就要成功了,手一急,花瓶口塌了,我不灰心,又重新来过,我偷偷地看了看大家,心里暗自庆幸,好像大家都跟我差不多啊!经过一遍遍磨练,花瓶终于做好了。虽然有点难看,但是这是世上独一无二的。
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怎么上釉,带我们去看了那个神奇的炼炉房,精美的陶瓷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泥土不经历高温,无法变成亮丽的陶瓷,同样的,我们不经历生活的磨难,也无法拥有坚强的品格。
牛通社记者 周渤欣
茅以升实验小学 402班
体会陶瓷文化
5月20日这天,我参加了牛通社活动——参观南宋官窑博物馆。这是我第一次来这儿,听老师讲解了很多古代和现代烧制陶瓷的知识,也见识到了很多没见过的东西,最感兴趣的是体验亲手做陶。
开始之前,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陶,然后示范给我们看,一大坨陶泥放在一个可以转动的小圆台子中央,老师从容地把它拍圆,像个大高庄馒头,接着踩动开关,台子飞快地旋转,陶泥也跟着急速旋转着,老师不慌不忙地把手弄湿,放在陶泥上。那手,如同变戏法一般,把陶泥拉长,又压低,不起眼的陶泥在老师手中“七十二变”,一会儿变高,会儿变矮,一会儿变成葫芦型,一会儿又成了圆形,刚才是一个杯子,转眼变成花瓶,又变成罐子,又变成……看得我们目瞪口呆,想着老师的手怎能如此神奇!
“大家开始吧!”过了一会儿老师对我们说,我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试试如何“玩转陶泥”。
我依样画葫芦,拍起了陶泥,看着圆圆的陶泥,心中有说不出的欢喜。接着,我用水浸湿了手,湿答答的手碰到陶泥的那一刻,我仿佛充满了使命感。打开转台开关,“哗!”陶泥旋转起来了,刹那间泥水四溅。我双手捧着陶泥,渐渐把它弄平整,然后用手指在中间挖开个口,可是开的口子太小了,我轻轻地把口子扩大,想把陶坯壁弄薄,好不容易开大了一些,一个不小心泥坯却歪了,我连忙把它往一边挤,想扶正它,这造型却更坏了,口子都变成了“花边”,我又是挤又是压,可怜的陶泥被我折腾了好一会儿,最后竟然倒塌了,我对自己的手艺都快绝望了,只好把它捏回“原型”,重新来了好几遍,可每次的结果依然如此,陶坯还是在某个步骤壮烈牺牲了……
经历了这些,我才明白中国古代的工匠是多么能干,多么令人尊敬,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没有先进的工具和仪器,全靠双手和经验,他们也曾经失败过无数次,但他们坚持下来了,才做出了一件又一件极美丽的陶瓷。看着那些出土的古代陶瓷,真让人感叹中国的陶瓷文化博大精深,令人惊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