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信息报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建陶产区大型巡回论坛暨首届(临沂)罗庄陶瓷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缪斌作了关于建陶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题演讲,缪斌提及,在日趋严格的环保政策以及陶瓷行业新的市场环境下,中国陶瓷产业必须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 缪斌
中国是制造大国
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20年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陶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两年前,中国陶瓷砖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3。近两年随着新兴国家陶瓷产业的快速崛起,中国陶瓷砖产量基本维持不变,占比稍有下降,但依然占有60%以上。中国的出口量占据全球国际贸易的半壁江山,尤其是陶瓷砖出口量占据了世界的2/3。因此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制造大国不等于制造强国,中国离制造强国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2016年全球各地区陶瓷砖产量份额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在拟定“十三五”规划时对比中国与世界主要瓷砖生产国陶瓷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产品单价和人均消费需求时发现。中国与西班牙、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相距甚大,中国每年的人均产值只有6-7万美元,而最高的意大利达到将近30万美元。这种差距包括了我国劳动生产率、品牌、创新、管理水平和装备水平,这也是中国陶瓷产业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中国需要通过迅速提升,缩小差距,实现弯道超车。
世界主要陶瓷砖生产国数据比较
与此同时,中国陶瓷产业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本优势,然而近几年国内的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环保成本都在上升,与周边新兴制造业国家相比,我国的陶瓷产业优势正在逐步弱化。
越南、印度等国家,曾经大部分陶瓷产品都需要从中国进口,近几年建陶企业发展迅猛,而且硬件装备的先进水平已经超过90%中国企业,并且在出口量上已经占据很大份额。尽管新兴国家建陶企业的软件实力尚且欠缺,但也已具备转变意识。未来这些新兴国家将会成为我国更强劲的对手。
当然,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陶瓷产业已经具备了完善的产业链。同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中国陶瓷产业生产技术及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另一个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人有爱好陶瓷的天然习性,人均陶瓷砖消费位居世界第一位,这表明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容量,这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保持竞争力的有利基础。
陶瓷砖产量稳步增长
但市场容量已达到峰值
过去30年,中国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很大的成果,保持着每年18%的增长,因此造就了这个行业,也使企业家得到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根据5年前的调查数据,我国形成了比较大的陶瓷产业集群20余个,全国建陶企业1400多家,保有陶瓷砖生产线约3400余条,年产能超过130亿平方米。
中国陶瓷砖产量稳步增长
2016年,全国陶瓷砖产量为102.6亿平方米,其中广东、山东、辽宁、湖南等产区有所下降,福建、江西、四川等产区大幅增长,总体仍在增长。
在产量与日俱增的同时,陶瓷产业发展模式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达到甚至超越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
第一,我国陶瓷产业无论从技术管理、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几个阶段性的进步,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第二、也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体系。只有中国和欧洲达到这一水平,包括日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都不具备。
第三、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态势初步形成。这是我国陶瓷产业的痛点和兴奋点,由于倒逼机制使陶瓷产业快速进步、快速发展。
第四、国内产业转移和市场区域布局基本完成。过去国内的陶瓷产业布局是“三山夹两江”,形成几个主要的集中产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除了海南之外,陶瓷产业基本遍布全国。国内的产业布局已经完成,即使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在规划招商,但再无形成大规模产区的可能性,对此,国家鼓励走出去。
第五、市场化竞争和民营经济主导行业良性发展。这也是建陶行业非常值得骄傲。陶瓷产业不存在去产能的问题,也不存在产能过剩而需要政府通过政策调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市场机制。陶瓷产业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对市场非常敏感,能根据市场变化而转变。
第六、国内外市场需求容量的最大峰值区间基本确认。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对国内外市场的观察和了解,两年前,整个市场需求达到了峰值。过去30年来都是根据市场不断扩容而扩张产能,找到增长点,未来应该考虑就是在有限的市场容量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2015年开始,中国陶瓷砖出口量出现断崖式下跌
中国陶瓷砖产量稳步上升,出口量自2015年达到峰值后,2016年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由于全球陶瓷产业结构的变化,现在的中低端产品逐渐由新兴的邻国占据,中国由中低端产品转移变化为中高端产品输出,使得我们在国际上的量大幅减少,这也是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的原因。中国陶瓷产业亟需调整产品结构,应对新的市场变化,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中国陶瓷砖产品分类结构
当前中国陶瓷砖产品结构中,瓷质砖大概占了70%以上,陶质砖仅占16.9%,而瓷质砖耗能比陶质砖大概高20%~30%。所以要调整产品结构,这是下一步降低能耗的一个途径。
全国陶瓷砖产量
适宜保持100亿平方米
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节能减排政策给陶瓷行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整个行业耗能估算,如果折算成矿物原料用量,年耗大概两亿吨,约6500万吨标煤。如此的高耗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当前的环保政策使建陶行业临感到深深的压力。
第二、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但不是创新大国。尽管近年来国内的创新不断提高,但原创占比仍然非常低。几十年来,中国建陶行业所有重大的科技进步或者技术进步,都来源于国外,这是中国建陶行业的一个痛点。
第三、企业实力弱、管理水平低、品牌知名度低。
第四、企业自律不足、产品同质化、市场无序竞争。由于缺乏创新,企业为求捷径,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造成了市场的无序竞争。
第五、政策的不确定性也为建陶行业带来了一些困难。特别是与行业息息相关的房地产政策,对市场需求有着很大的影响。
针对当前建陶行业市场的变化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早在2015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制定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生产的目标。
根据“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国内市场建筑陶瓷砖需求量不超过90 亿平方米;国际市场出口需求不足10亿平方米;即全国建筑陶瓷砖产量适宜保持100亿平方米左右。企业已经不再适合不断扩容,必须转变意识,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
“十三五”的发展目标,是大力推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十三五”末所有生产企业达到现行环保排放要求;大力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扶优扶强,“十三五”末,培育3~5家年销售额超百亿企业;推动“2025中国制造”,加快机器人的应用;要提升劳动生产率,并将其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每人每年80万元,品牌和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人均达到120万元。
“十三五”发展重点,一是完善“陶瓷砖干法制粉”、“集中制粉”等新技术,建设集中制粉商品化应用示范中心。干法制粉是“十三五”力推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使陶瓷产业能耗降低15%,而且能够实现减排目标,初步估算,如果全国一半的企业使用了“干法制粉”技术,一年煤耗减少达三四百万吨。
二是要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型。大部分企业现在侧重卖产品,但是优秀的企业要考虑下一步向卖服务转型。
三是强化品牌建设,用先进标准(协会联盟标准)打造优秀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两年前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标准化改革,该标准化改革方案和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2016年制定的第一个协会标准——智能坐便器标准,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质监局将这一标准的制定作为一个典型在全国质量会上进行推广。这是由协会标准引领中国品牌模式的成功典范,将来临沂(罗庄)陶瓷协会也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但是要高于现行的行业标准,如此一来可以使整个产区的质量上一个台阶。
此外,从“十二五”开始直至现在,协会力推通过节能减排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十二五”是行业的节能减排的宣传推广期,“十三五”是执行期,是国家各级政府推动法律法规,通过政策实现节能减排。
“十三五”期间将淘汰1/3产能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节能减排将对整个行业格局产生巨大的变化。出于节能减排的需要,“十三五”期间将淘汰1/3产能。根据淄博、临沂等产区的实际状况,淘汰产能会更多。
建陶行业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的发展以社会为之付出代价为基础,这种局面随着老百姓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产业政策的转变,不能再持续。节能减排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全民的责任。
目前,建陶行业的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2016年,全国消耗37.7亿吨原煤,建陶行业消耗将近1亿吨。目前建陶行业也在降低煤炭使用量,福建、淄博、夹江等产区统一要求使用天然气。罗庄产区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也要有所准备。
降低煤炭使用量对建陶行业而言,影响是非常大的。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被国家列为十大能耗排放行业之一的陶瓷行业,是第一批要实行碳排放和污染物征收费用的行业。以后碳排放将要缴费,不同地区收费不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已经在建立碳排放核算、认证等标准体系,推进碳排放核查活动,到2020年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实现常态化。
根据当前行业发展的变化,包括市场需求变化和环保政策变化,对建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陶行业“十三五”期间的任务是必须通过转型升级,实现绿色生产。
■ 节选自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长常务副会长缪斌在第五届中国建陶产区大型巡回论坛暨首临沂(罗庄)陶瓷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