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埔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借助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主攻陶瓷技改、发力现代农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该县有12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获得省、市、县级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58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了产业发展“弯道超车”。今年1月至4月,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68亿元、比增45%。
大埔县高度重视促进陶瓷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该县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还专门成立了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12家单位组成的广东陶瓷(梅州高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笔者日前走马大埔部分陶瓷企业,感受企业通过产学研平台推进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所带来的变化。在玉丰特陶公司,只见该公司新投产的隧道排蜡窑正有序运行。据介绍,该窑炉能降耗提效,可节能30%,并使生产周期由7天减至4天;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10%以上,一年可增加收入二三百万元。“这是我们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团队研发的全国首创新式窑。它不仅解决了过去梭式排蜡窑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还提高了生产效率。”玉丰特陶公司总经理张松周说,该公司近年来依托“产学研”模式,大大提升了产品科技含量,去年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来到宝丰陶瓷厂房,一台正在调试的自动双色印花机格外显眼。工人调好颜料后按下开关,灵活的机械手只需十几秒就完成了吸附、传送、翻转、印花等动作。该公司副总经理郭志山说:“一个工人的日产量约1000个,印花机的日产量约3000个,产量高了、质量也稳定。”该公司还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品位原材料生产高档产品。目前公司每天产生的五六吨废料都能得到循环利用,效益提升了50%。
与此同时,大埔县还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通美实业、衎衎实业、顺兴集团等企业加快推进精深加工步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产品成为高品质、高档次的工业品,企业和农民都得到实惠。日前,由通美实业和金品果公司共同完成的“红心蜜柚施用生物酵素有机液提升品质的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这一成果的转化,对修复土壤、增加柚果糖度、提高柚果产量和质量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据了解,通美实业还大力发展柚果深加工,先后研发了柚子茶、柚子果干、柚子月饼等40多类100多款产品,今年首季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据了解,围绕打造陶瓷和绿色健康两大产业,大埔县出台了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对获得国家、省、市荣誉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奖励;拿出不低于去年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的财政资金,扶持陶瓷、精密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争取今年完成技改投资9亿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县今年还计划在广州海珠(大埔)产业园投资1.57亿元,合作共建海珠(大埔)产业创新中心,打造集展示展销、研发设计、技术创新、科技孵化、企业总部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核心区,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丘佳纳 罗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