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莞农商行以真实案例支招防骗)
信息时报记者 陈武东 通讯员 孙璐
“随着央行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261号文件的下发,商业银行堵截各类电信诈骗活动有了更多的权限和技防手段。”日前,东莞农商银行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尽管施骗渠道收窄,但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愈发隐蔽与“高明”,部分风险意识不强的商业银行客户因此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资金损失。对此,该行特别提供了以下几种真实的诈骗案例,帮助市民增强风险防控意识,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冒充银行网点员工实施诈骗
2016年9月下旬,3名客户先后向某银行营业网点反映,在新开卡当晚接到自称是网点员工的电话,告知他们的新开卡还未激活,需到自助设备进行“激活”,同时指导他们将账户资金作转户处理,而且电话中能清楚地说出持卡人姓名。
类似地,在2016年11月上旬,一名客户到某银行营业网点反映接到自称是该银行网点员工的电话,声称其在前几天的开户填写信息不全而要求核对身份信息;且对方能说出开户日期、身份证号码、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很显然,这是不法分子盗用了客户个人信息,冒充银行网点员工实施诈骗。
冒充银行客户经理推销贷款
2016年8月中旬,某客户接到显示号码为“88030041”的来电,对方声称是银行客户经理,并进行融资业务的推销,座机挂机后,还发送短信至该客户手机。
其后该客户通过微信的手机号查找功能,发现对应微信号资料显示来电者疑似外部中介公司的业务员;通过网上搜索该手机号,发现被30多人标记为“推销”。由此可见,这是有人在冒充银行客户经理推销贷款。
混淆银行专用号码发送短信
2016年8月上旬,某银行一名客户收到3条资金变动提醒的可疑短信,每条短信的结尾均显示为“xxx商业银行”。
后经调查了解,发现四处疑点,确定为电信诈骗:一是发送号码显示为1065902061122,与银行常用短信号码相似,但略有不同;二是短信内容格式与银行标准格式不一致;三是该客户并无持有可疑短信提及四位尾号的存折或银行卡;四是直接点击该信息,手机会自动拔号至非银行客服热线号码。
不法分子猖獗,诈骗手段繁多,作为金融消费者,应该如何加强风险防控意识,防范电信诈骗呢?东莞农商银行为您支招:
1.保护个人信息
不随意丢弃填写错误的单据,填写单据时注意有无他人偷窥;不随意丢弃业务回执,办理业务过程注意有无他人偷听。
2.加倍留意非常见的电话号码
特别注意前两位数字为“89”的固定电话号码、主动外呼的400热线电话,以及非常规号段的本地电话;除国际长途外,国内固定电话前缀“+”号标识的也必须倍加留意,很有可能是不法分子使用改号软件或虚拟电话进行拨号。
3.不要轻信电话中要求的转账汇款
银行工作人员不会以相关部门政策为借口要求市民将自己的账户资金余额归集至指定账号;犯罪分子经常以自助设备大面积故障或系统升级为由,要求您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以实时到账方式进行资金划转,逃避自助柜员机的转账业务24小时到账功能限制。对此,东莞农商银行提醒市民在转账时加倍留意,仔细确认,增强风险防控意识,谨防电信网络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