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彩瓷是在清代于广州专为外销而生产的一种新瓷器品种。它吸收明代传统古彩技艺,仿照西洋表现手法,经彩绘、烘烧制成。广彩瓷以色彩绚丽、金碧辉煌、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而著称。广彩瓷因是外销瓷,在中国大陆留藏极少,知者不多。但在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留存有大量广彩瓷器。近年,由于国内收藏市场火爆,从欧美回流了不少当年外销的广彩瓷,始为广大瓷器收藏者所熟知。
广彩瓷最初主要外销到英法等欧洲国家,在欧洲大陆兴盛了约一个世纪之久。18世纪末,北美大陆开始成为广彩瓷的新市场。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8月,美国的“中国皇后号”商船抵达广州,正式开启美中两国之间的贸易航线。包括广彩瓷在内的外销瓷器与其他中国外销品开始直接销往美国。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纽约的一份报纸广告刊登了一批新到中国广彩瓷器出售的消息,并配有插图,其中有一个直径15英寸的广彩瓷大碗,售价14.5美元;另一个直径16英寸的西洋人物开光广彩瓷大碗,售价16美元。这个价格在当时是很高的。美国研究中国外销瓷的专家赫伯特·彼得与南茜·斯吉夫认为,中国18世纪(乾隆和嘉庆早期)外销的广彩瓷质量要好于19世纪,其色彩艳丽,画工精湛。他们指出,19世纪初,英国瓷器工业已很发达。为了保护本国的瓷器工业,英国对中国瓷器征收100%关税。包括广彩瓷在内的中国瓷器开始大批量销往美国,但质量开始下降。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广彩瓷质量每况愈下。今天,在美国可见的清代外销广彩瓷要多于英国和法国,但良莠不齐。
广彩瓷深受欧美人士欢迎的原因之一是许多西洋元素的运用。不论是装饰题材、构图设计和色彩技法,既保留具有东方神韵的中国元素,同时亦吸纳异域情调的西洋元素。广彩瓷独特的装饰题材内容与别致的装饰构图手法及用彩,表现出典型的东西文化交流融合。这是广彩瓷风格最基本的特点。器型主要有餐饮用具,包括各种碗(汤碗、调酒碗、冰碗等)、盘、壶(茶壶、奶壶、咖啡壶)、杯、烛台(用于餐桌装饰和照明)、果盆等;以及大件陈设用器,如瓶、盘、缸、花盆、将军罐等。为了满足西方人的需求口味,广彩瓷器型、图案、纹饰、色彩极具个性。它的纹饰图案既有一定的传统模式,又因不同的外销订单和外销市场而式多奇巧、岁无定样。广彩瓷构图、纹饰、色彩多模仿西方艺术形式,以浓烈的色彩和弯曲曼妙的线条迎合当时欧美人的审美情趣,不少作品体现出浓厚的洛可可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