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凭借其光滑、精美、细腻、剔透的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件陶瓷,每一幅瓷画,都藏有一个世界。应该说,每一件陶瓷精品的出现都是一半天成一半人意。作为我市为数不多陶瓷艺人之一的李艳玲,创作了很多陶瓷精品,在她的“欢乐陶源”里,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和她一起体验制作陶瓷的乐趣。8月28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位于菏泽新苏天美3楼的“欢乐陶源”,聆听陶瓷艺人李艳玲讲述她与陶瓷的故事。
今年30岁的李艳玲家住牡丹区西城办事处,接触陶瓷不过4年多,却已在全国陶瓷界小有名气。
大家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提起“欢乐陶源”,却并不陌生。在李艳玲把陶瓷引进菏泽的4年间,很多家长和孩子都爱上了陶瓷,他们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李艳玲原来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她活泼开朗,工作之余喜欢旅游。2014年,在旅途中,李艳玲接触到了手工陶艺,她感觉既新奇又好玩,就想着把手工陶艺引入菏泽。一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作品经过陶艺师的修缮和专业烧制,也会成为美丽动人的陶瓷,李艳玲很是心动。
从那之后,她便开始考察陶艺的相关情况,发现不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都有很多的讲究。她还曾专程奔赴全国因陶瓷而著名的城市,跟着顶级陶艺大师学习陶艺。
“陶艺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应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它的魅力。”在外地考察学习半年后,李艳玲回到家乡菏泽,自己命名、注册成立了“欢乐陶源”,开始了手工陶艺的制作。
“因为是半路‘出家’,在制作陶瓷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李艳玲说,为此,她曾多次去外地求教。不过,跟着大师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她都是一边跟着大师学习,一边通过自己亲手制作发现其中的奥秘。
“陶瓷是我快乐的源泉,我也想让更多喜欢陶艺的人体验到其中的快乐。”李艳玲说,“欢乐陶源”成立后,很多小朋友、情侣专门来体验,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每一件作品从制作到烧制都是唯一的,因此特别有意义。”李艳玲说。
一件陶瓷需要通过练泥、拉坯、修坯、雕刻、素烧、再修、上釉、再烧等十多道工序,很是繁琐。练泥作为第一道工序,瓷泥的质量是很关键的。为了找到质量好的和适合制作多种瓷器的瓷泥,李艳玲曾多次走进大山深处寻找练泥厂。
“好的练泥厂都在大山深处,不深入怎能找到好的材料?可大山深处手机根本没有信号,很难与外界联系。”李艳玲说,以前外出多是旅游,自从接触到陶瓷,她每次外出不是为了找材料,就是跟着大师学习制陶技术。
除了瓷泥,釉粉的质量也很重要。上釉是件技术活,稍有不慎就会使烧出来的陶瓷失去色彩。为了练习好上釉这一环节,李艳玲跟着大师学习,反复尝试,终于掌握了技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烧制瓷器温度的掌握、火候的大小都很重要。烧制瓷器时温度达到1300℃,一烧就是12个小时,很是考验人。
“既然认定了陶瓷,我就会努力做好,不管有多少困难。”李艳玲说,她烧出的瓷器已由最初一窑只有几个精品发展到目前几乎都是精品。尽管自己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每次开窑时她还是提心吊胆,直到看到一件件美丽的瓷器时她才会松一口气。
因为多年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李艳玲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而陶艺的制作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还能提高沟通能力。
“通过一些故事引导孩子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制作过程是独一无二的,制作完成后再让孩子们说说作品背后的故事。”李艳玲说,陶艺进入校园后,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陶艺制作的过程中。
李艳玲介绍,目前她正在研究一套具有菏泽特色的养生瓷,从菏泽的牡丹花中提取部分成分加入到釉粉中,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和,从而制作出具有菏泽特色的养生瓷。
“产品还在尝试研究中,尽管已经少有成就但并不成熟。”李艳玲说,养生瓷研究成功后,她会将其制作成具有菏泽元素的品茗杯,使其成为菏泽独有的产品。
“一个杯子,就是一辈子,我相信到时会有很多的人喜欢这种品茗杯。”李艳玲说,如果大家亲手制作的话,意义会更特别。
陶艺引入课堂,创造具有菏泽特色的养生瓷大山深处收集原料,只为让作品更出色旅途中结缘陶瓷,将陶艺引入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