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佩英正聚精会神地打磨自己新近创作的陶艺作品。
柯佩英拿出自己非常喜爱的得意之作向记者介绍。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玩泥巴”的经历,甚至现在还会偶尔回味“玩泥巴”的其乐无穷。近日,记者来到湘江边铜官镇一个名叫“品陶轩”的陶艺坊,这里的女主人柯佩英向记者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玩泥巴”。从淘泥到摞泥、拉坯、印坯再到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等十几道工序最后烧窑完成制品,一堆黄泥巴在柯佩英的手里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和生活用品。她是长沙市民间手工女艺人协会副会长,她说:“我喜欢制陶,是因为泥土的芳香和魅力。”
柯佩英出生于陶瓷世家,从小就受到父亲影响,对陶瓷很感兴趣。1986年,刚初中毕业的她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开始走上了玩泥巴“讨生活”的“路子”。在这条路上,柯佩英不仅夯实了陶瓷工艺的技能和基础知识,还收获了爱情。“我丈夫的手艺比我好,我就跟在他后面学,相处久了就慢慢地产生了感觉。1997年,我随他去了东莞一家陶瓷厂工作,从事新产品的开发和造型设计。我们还在东莞学了雕塑。在外学到了手艺之后,我跟丈夫就寻思着要把手艺带回家乡,继承和发扬家乡铜官窑陶瓷非遗技艺。就这样,我们在2008年10月回乡,租下了这片废弃的厂房,创办了‘品陶轩’。” 柯佩英向记者介绍道。
“品陶轩”没有华丽门面和精致的装修,但是这里承载了柯佩英一生的梦想和传承非遗技艺的决心。走进陶艺坊,只见室内外堆满了盆盆罐罐,在盆盆罐罐中,柯佩英正聚精会神地打磨自己新近创作的陶艺作品。在陶艺制作区的另一侧,柯佩英精心布置了一间她和丈夫的作品展示厅。洗去手上的泥巴后,柯佩英拿出自己非常喜爱的一件陶艺作品向记者介绍道:“这个作品我取名叫《逛街》,在小女孩的着装上,我并没有用很漂亮的衣服来刻画,我更喜欢这件乡土味浓厚的小棉袄,最真实地展示了小女孩天真无邪的快乐,旁边的鹿寓意着吉祥、幸福、快乐。因为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喜欢乡村的朴实和真诚。”
她是一位工艺大师,也是夺奖达人。 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优秀奖、2015“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铜奖、2016“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获铜奖、2017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银奖……在展示厅的一角,摆满了夫妻俩近些年来获得的证书和奖牌,记录了一路走来的光鲜亮丽与成功,但是这些成功背后的辛酸只有她和丈夫才能体会。
“工艺品的社会需求量很少,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找我们下订单,当时很灰心,怀疑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后来一个做土钵菜的餐馆老板找到我们,要做一批定制的餐具,这是我们的第一笔财富。从那之后,我们认识到陶艺必须结合日常生活,这样才能走进千家万户。”柯佩英说。但是创业并非一帆风顺,2010年1月,因新建窑炉与大型设备球出的釉料与材料的不同,导致产品整窑报废,造成极大的损失与产品积压。她四处借款,不分昼夜地忙活,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终于在2012年迎来了事业的上升期:销售业绩逐年上升、生产订单源源不断,还成功承接了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铜官窑宝塔、铜官陶瓷文化广场等项目的大型订单。
“我女儿今年23岁,也爱好陶瓷,我希望她能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但是,将来会不会从事这个行业,我会尊重她自己的决定。”柯佩英说,“我这辈子注定要与泥巴‘一战到底’,但是我的体力与精力总会有跟不上的那一天,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关注陶文化,学习陶技艺,把深厚的陶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原标题:湘女巧手塑造陶瓷美 看她与泥巴“一战到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