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先公,又名先恭,生于1943年,山东淄博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中国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刻瓷大赛评委。中国知识产权大师,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壁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研究员,山东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画院高级画师、研究员,原淄川文化馆馆长、淄川美协主席。
阎先公先生1968年被调入淄川文化馆工作,历任组长、副馆长、馆长兼书记。对国画、油画、雕塑、速写都有研究,曾参加省级以上展览。1984年,为迎接建国三十五周年,便创意用淄博产的陶瓷砖画蒲松龄和聊斋。用了半年时间细读聊斋,完成了草图、设计稿、色采稿、墨线稿,并与罗晓东同志合作设色,完成该画,后捐赠给蒲松龄纪念馆。展出后引起强烈反响,14集电视连续剧“蒲松龄”和电视剧“狐仙”、“风流丈夫俏女人”选作片头画,“蒲”剧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后两剧发行20余个国家和地区。
1986年接收市新建体育馆的大型陶瓷壁画任务。该画高3.4米,宽16米,画面探出两根斜梁,为构图带来难度。阎先公巧妙把四周用单色浮雕式形式画运动员,中间用重彩、特写、场面、叠印等手法表现,既突出主题又降低制作的风险。该画特色、人物夸张、男运动员突出肌肉、女运动员强烈线条。首次把浮雕画和重彩结合,效果理想,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和“中国壁画百年”大型画集。1998年为淄博市人民会堂创作的“聊斋颂”应是别开生面,在构图上充分把几何形中的三角形、圆、不等边四边形运用到陶瓷壁画上,并用单色浮雕式的画法,获得全国“女神奖”壁饰艺术大赛一等奖。此后,又为新建的山东省射击馆创作两幅大型陶瓷壁画——迎接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举办。为新汶矿务局体育馆、淄博日报社、市青少年宫等数十家单位设计制作数十幅大型陶瓷壁画,特别是全国散手擂台赛在淄博举办,受组委会委托创作瓷板画“搏击”,并代表组委会把该画献给亚运会,由国家体委副主任许才先生接收。此画悬挂于中国武术院。人民日报等报及省、市、电视台都发表、报导、评介。
造物主的眷恋
造就了鲁中大地光华朗润之细瓷
拓荒者的执着
让手中的陶瓷疑为玉卮奉天人
创新与传承
孕育出一个火与土交融的梦想
为陶瓷,为淄博文明
制陶的青烟还未散尽
刻刀与瓷碰撞的叮咚声已经响起
丹青刀笔60年
从宣纸到陶瓷
寄托创他的坚持和梦想
功成名就却未放马南山
孜孜不倦是为
薪火传承造化乡里
将毕生心血全部捐献
赢得誉满柳泉德艺双馨
他就是贤者阎先公
(1)笔耕不辍产新作
作家亦舒说,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不一定懂得他们的生活。
与阎先公大师的交流就是这样,谈吐间语言并不风雅,却让人如沐春风。他很少抱怨,即便是曾经与他相恶的人,曾让他厌烦的事,他都已经看淡,如同风轻则云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那年那时的事情,或许他们都有不得已,可能是为了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可能是为了他们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我都已经这个年纪了,自然不会再与之计较,一切都看淡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气。”阎先公说。
8月30日,再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时,他的工作室已经迁至淄川区昆仑镇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阎先公艺术博物馆。他正在挥毫泼墨,创作两幅巨幅画作,用于博物馆的两面墙上。巨幅画作《草原雄鹰》和《幸福路上》均为1.47m*3.2m规格的国画,前者描绘的是一群手握套马杆策马奔腾在草原上的骑手,无论是人物表情还是动物姿态都刻画精准到位。通过人物表情,展现他们的梦想,以及追逐梦想的力量。《幸福路上》则是以各民族融合,共同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的主题,牧牛的少数民族同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共同富裕。
谈起这幅画,阎先公表示,这是第一次画这么巨幅的画,首先在原来的工作室面积太小,根本摆放不开这么大的纸张,因此就没法画。而搬迁至阎先公艺术博物馆后,则有了充足的空间。作为中国美协会员,阎先公在国画方面造诣颇深,可是谈起巨幅画作的创作,他还是觉得并不容易。“巨幅画作首先考量创作者对整幅画卷的把握能力,画中人物、动物的尺寸大小和布局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人物之间的组合、呼应同样考验创作者的整体能力、水平。同时,巨幅画作的画面也与小画不同,小的画作主要靠细节来打动人,而大的画作需要大的构图、创意来感动人。”
在阎先公的工作室里,巨幅画作只不过是其艺术生涯的很小部分。业内评价阎先公大师,既是画家又是陶瓷艺术大师,兼长壁画、刻瓷。
百度百科如是介绍阎先公: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中国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刻瓷大赛评委。中国知识产权大师,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壁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研究员,山东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画院高级画师、研究员……
一系列头衔,不是炫耀而是他艺术生涯的见证,更是其艺术高度和能力水平的最好记录。正因为他能博采众家之长且能融会贯通,创新性勇于实践,故用唐代诗人李峤《风》中两句话“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来形容阎先公的艺术成就并不为过。
(2)瓷画双绝开阎派先河
博采众家之长已属不易,融会贯通并创新性用于实践,则更是难能可贵。可是在阎先公的艺术生涯中,他从来没有固步自封,在他的艺术生涯里更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可言。
高产、推陈出新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所追求的目标。因为他珍爱自己的艺术生命,珍爱自己的创作生涯,于是每次见到他总能见到新作。在他的生命里笔与刀成为最重要的两件宝物,画画与刻瓷成为他的挚爱。
事实上,对于浸淫陶艺、国画、刻瓷几十年的老艺术家来说,技艺早已臻成熟,技法也几乎形成了定式,如何才能出新、出彩困扰着每一个人。阎先公60多年的艺术生涯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新路。
从国画、壁画、刻瓷,他不断尝试着创新,作品也从宣纸到瓷砖再到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上,可是他仍然没有懈怠。仍然在寻求新技法、新载体的探索和使用。作为一个胸怀宽大的人,必然有大格局。这也决定了他不甘于平凡,也不甘于尺寸陶瓶。于是他尝试了瓷板画,将自己的技艺与淄博建陶进行新的组合和尝试。通过瓷板来完成自己的宏愿,书写胸中春秋。可是他却仍不甘心,因为他有一个用瓷板画来展现齐文化的执念,瓷板上的斑斓色彩实现不了他心中的理想。
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2015年8月的一天,阎先公大师在尝试进行瓷板画的时候,不小心弄倒了一个水杯。“正常情况下,颜料中进去水后就会发生变化,可是这个颜料当时并没有因为有水进去而发生变化。这时候我的好奇心就上来了,既然进入水不会变化,那如果我加入其它颜料会不会变化?又能发生什么变化?”回忆起当时的创作过程,阎先公仍然是满脸兴奋。
就这样,那一天他尝试了多种颜色的混合,既熟悉三基色原理,有深谙陶瓷烧制原理的阎先公当天配制了多个颜色后进行烧制。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烧出来的作品效果非常好。经过他略显粗糙却又灵巧绝伦的双手,一百幅反映齐国成语故事的泼彩画出现在瓷板上。而今,这些瓷板画已经摆放在了阎先公艺术博物馆,展现给更多市民。
日臻成熟的阎派艺术风格正在形成。
(3)高山仰止以德化人
总有一种力量支撑他的创作,总有一种力量支撑他的梦想,这种力量来自哪?深度探究发现,原来从他年少时就有一个梦想,他想成为淄博陶瓷文化的传播者,也想把这种文化传递给后世。“我想一个艺术家或者艺术从业者,应该以是否能为时代留下印迹为使命,应该以能否为繁荣地方文化艺术事业为责任。艺术家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文化的缔造者,因此应该与时代同呼吸,始终服务于时代发展。”
可能有人认为他的想法不切实际,也有人认为他的想法哗众取宠,阎先公却从不在意。直到他做出决定,向淄川区捐赠汇集全家心血的455件作品,其中陶瓷刻瓷、绘瓷类342件,书画作品75件,写生素描速写作品38件,画集及各种宣传报刊资料一宗。
当初外界的讥笑全部变成敬仰。敢于拿出全家几十年心血价值数千万的作品捐赠,确实是一种气魄。高山仰止,因为山在那里。
事实上,阎先公所做的远不止这些。他不仅创作传播齐文化,而且积极充当文化融合的先行者,今年8月12日上午,阎先公大师在2017海峡两岸齐文化节开幕式上,在台北向莺歌陶瓷博物馆捐赠彩绘作品《畅想未来》,用齐文化为海峡两岸的文化融合牵起纽带。
如果说勇于捐献毕生心血是一种气魄,那么积极收徒,传递一生所学则是一种气度。今年他计划再收5名徒弟,将自己对国画、对淄博陶瓷艺术的理解,传递给更多人。用作品和技艺传承齐文化,传播乡土文明在阎先公看来,这是他的追求。
当阎先公艺术博物馆的大门缓缓开启,秋日的阳光洒在精致的作品上,清新却静谧。昆仑风情小镇的风吹拂着落叶轻轻飞舞,蓦然回首阳光下的阎先公是如此洒脱,精于艺术却不囿于艺术,追逐梦想却不沉浸梦想,让他成为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