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国礼大师】郑少伟:创作不能停留在仿古

发布:2017-11-17 8:23:32  来源: 东南早报 [字体: ]

 

【郑少伟】

  这不是郑少伟第一次创作国礼作品,但他说,每一次作品的创作都是新的开始;有着多年的国礼创作经验,喜欢提前做技术研发,他说有备无患,创作时才不慌乱。本期“国礼大师”带你走近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郑少伟,听听他国礼作品的创作故事以及他对陶瓷设计的研究和看法。■早报记者 陈小芬 通讯员 王双季 林婉清 文/图

  多年经验积累得以成功

  郑少伟的作品大多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为主,并结合寓意富贵的牡丹。此次国礼作品也是有五国国花的元素,表达花好月圆的意义。这不是郑少伟第一次创作国礼作品,2006年他所作的《国花集瑞》,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赠送给东盟十国首脑。之后陆续也创作了多件国礼作品。

  “做国礼,我确实有点经验,但每一次的创作都是新的开始。”郑少伟说,国礼要能体现中国元素、大国风范,要有特有的文化内涵。此前他阅读过和氏璧的相关书籍,受其启发,在此次创作国礼作品时,他选择了玉璧元素,他说这既有财富象征,也寓意共同发展。

  早些年郑少伟纯手工制作的《日月同辉》,也有玉璧、花卉等元素。但此次国礼作品元素更多、体量更大,而且瓷土更好,瓷土有三种瓷泥,是郑少伟去年花了十几万元研究试验成功的。作品整体用两种瓷泥,花卉用另一种瓷泥,三种瓷泥实现完美衔接过渡。作品中的花卉更加丰富多样,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热情绽放。

  郑少伟说,创作时他更注重的是作品设计理念,此次国礼他最头疼的是作品布局问题。该作品以六瑞之首的玉璧为主线,玉璧两面饰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灵物,寓意四方同寿,四大灵物的排法有讲究。立体的作品需要多方位去设计,玉璧有正面和背面,正面有设计,背面也不能留白,为此他做了多次调整。

  “作品很多环节很难,但自己的有备无患,所以创作起来得心应手。”郑少伟说。

  不断挖掘利用文化资源

  1988年,郑少伟进入德化国营瓷厂,从最基础的装窑师傅干起。因小时候对美术的兴趣,在陶瓷创作中,他一直在追求将个人兴趣融入作品中。从事中国白陶瓷艺术研究创作20多年,郑少伟在继承德化瓷雕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善于把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富贵吉祥寓意与洁净温润、细腻如玉的德化瓷相结合,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内涵,他的瓷花创作艺术在陶瓷界影响深远,受到社合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盛赞,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各种评奖会上披金挂银。

  2011年,郑少伟被评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在陶瓷创作中,他很注重设计,为作品注入文化与思想,打造具有现代观念的陶瓷作品。他说,创作不仅要有想法,还要有技法,想法和技法要相得益彰,而技法可以通过多学、多做去提升。虽说很多作品已走出国门,但郑少伟很谦虚地表示,在与海外艺术家探讨、交流中,他深刻体会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自己还需多学习、多借鉴,对文化资源多挖掘利用。在他看来,瓷器有很多做法,创作者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传承仿古,要在前人的做法上,加上自己的积累,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

  郑少伟说,这次德化的大师们创作了这么多国礼作品,不仅大师们个人有荣耀,也让世人知道德化陶瓷不是民窑,是现代的官窑。

  《我问佛》

 

郑少伟2006年创作的国礼《国花集瑞》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