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市场像一个微观的社会,庸俗的官场文化与陶瓷的灰色经济,曾支撑起市场的虚假繁荣,如今,畸形逐渐消失,失范走向正常。”这是近期景德镇市纪委宣传部人士在《强力反腐这五年:景德镇艺术瓷市场渐冷清,艺术家称不是坏事》文章中写下的一段话。
文章中对景德镇以前疯狂的“大师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指出“大师经济”曾经孕育了一个疯狂增长的艺术陶瓷时代,滋生了大量的仿品、赝品、劣品,批量生产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大师及伪大师们,很多人不愿下苦工练技艺,却宁愿花大价钱去买个大师称号。“大师经济”与以前的“雅贿”现象紧密相连。瓷器没有明确的定价标准,就算东窗事发也只能不了了之,事实也无法求证。这种不确定性,打破了传统礼尚往来中的等价交换原则,也使得瓷器成为了“雅贿”媒介。它价格模糊、隐蔽安全,同时又附庸风雅,巨大的礼品需求,支撑了景德镇历史上空前繁荣、兴旺的艺术市场。
然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被誉为“无上限”的反腐风暴,让人们深切意识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官场清正廉明的严肃要求,有力地遏制了艺术品市场中的“雅贿”歪风,让礼品艺术没有了市场。
事实上,不仅是瓷器界面临这种境况,其他古玩艺术品门类也面临着同样的洗礼。尤其占据了艺术品市场规模半壁江山的书画市场,感触更为深刻。在青州经营书画生意的一位老板孟先生曾表示:以往对于画廊来说,有着官方头衔的各级书协、美协的主席往往是投资首选。曾几何时,画廊市场里的一些书画协会主席、副主席等人士的作品非常热销,作品价格梯度按照“官级”高低来分门别类,如果到了协会换届,而恰恰押对了某副主席的书画作品,一夜之间画廊就可赚个盆满钵满。如此巨大的商业利益足以引起雅贿等问题,然而光鲜的艺术外表下打开的却是潘多拉盒子。有业内人士指出,协会官方化,很容易被一些投机钻营的人利用,有些在艺术创作上平庸的人,通过各种关系,不择手段去争当协会的正副主席。只要如愿,就会变得身价百倍。
在国家持续反腐背景下,这种情况终于有了改观。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品市场或许会遭遇暂时的寒流,但是对于真正的艺术家而言,这却未必是坏事。对于艺术界而言,冷落的只是虚假的繁荣,却温暖了众多艺术家群体的人心和激情,收获的必将是更为纯净的艺术本真。只有让艺术回归艺术,才能让真正有实力的艺术家作品得到市场公平对待,进而激活艺术家创造性活力。有艺术家直言:“虽然有些画廊和专业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公司正面临重新洗牌。但作为一名画家,我感觉太需要这股清正之气了。”
可以预见的是,以头衔、官阶、知名度为重的伪艺术家注定会退出历史舞台,而真正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将得以重新重视,在持续的认同中引领艺术市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