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上海>>|
上海何不办个陶瓷艺术双年展?

发布:2017-12-2 14:57:38  来源: 新民晚报  [字体: ]

  ◆林明杰
  第二届上海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近日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办。柴烧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陶瓷烧制法,如今由于各种原因,已很少沿用于批量化的生产中。但其所具有的独特艺术效果,却依然吸引着人们。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内拥有上海唯一的一个柴窑教学基地,也由此生发出吸引国内外大量陶瓷艺术界人士的交流。很多人都知道日本的备前烧至今保持着古老的柴烧法,但从柴烧节的展览中,我看到欧美、东南亚各国也有大量坚持柴烧的陶艺家,而且风格多样。
  上海这个在历史上并没有出过著名窑口的地方,这些年来,无形中已出现了不少有影响的“名窑”。
  最早由画家们发起的申窑,至今已坚持20余年了,据悉即将升级换代,有新的发展。
  画家陈家泠独立创办的泠窑,形成了相当成熟的艺术风格和烧制技术,不久前其作品还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
  李游宇创办的汉光瓷,其釉下彩装饰技术突破了传统1400℃瓷器的色系局限,其光泽度、透光度等指标均刷新了世界瓷器的纪录,可以说是中国瓷在技术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陈逸飞也是上海最早的瓷窑创办者之一,而且已显现了他在该领域的非凡才华,可惜随着他的去世,逸飞窑也仅存田子坊里的一块标牌了。而陈逸飞当年的瓷绘作品也难得一见。
  上海的瓷窑几乎都具有艺术背景,因为它们最早多为画家们热爱尝试在瓷器上作画而创办起来的。它们规模大小不一。小到可以放在阳台上的电窑,大的如华府艺术空间的“上海御窑”,不仅有类似现代化车间一样的制作空间和设施,还有巨大仓储空间,“囤积”了大量艺术家的作品。
  上海的名画家几乎很少没有玩过瓷的。现在还逐渐形成了一些专门推动艺术家创作陶瓷的艺术空间和推动人,如陈海波、祁和亮、熊景兰等,他们在推动中国当代陶瓷的国际交流、市场影响和学术探讨等领域各具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陶瓷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成就,不仅有能工巧匠的技术,同样重要的还有文士阶层的积极参与和引领,使得中国陶瓷具有艺术灵魂,呈现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和审美观。
  上海艺术家对陶瓷的积极参与,逐渐形成了上海陶瓷自身的都市艺术风格,被认为给中国当代陶瓷注入的艺术新空气、新灵感。
  不过,上海大大小小的艺术窑也还存在着各自的不足。如有的窑虽然拥有较强的艺术家阵容,但大多是偶尔玩票,缺乏对陶瓷工艺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最终从陶瓷技术的角度经不起推敲,显得有点“粗制滥造”。而有的窑虽然具有良好的设备和工匠,但艺术家的力量又不足,缺乏艺术高度。而且几乎所有的窑,都缺乏对器型设计的研究力度,至今鲜见在艺术陶瓷造型上的创造性成果。
  迄今上海到底有多少窑,我也不清楚,不知道有没有过统计。上海艺术窑口缺乏交流平台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一个小小的柴窑就能吸引数十个国家艺术家的汇聚。上海已形成了这么多艺术“名窑”,何不发起一个类似上海艺术陶瓷博览会或上海艺术当代陶瓷双年展之类的,以陶瓷作为当今新的艺术媒介手段,进行新艺术和技术的探索。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欣赏到当今海上各窑的艺术成果,起到相互交流、借鉴、推动的作用,势必还能进一步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家一起投入到将自身艺术创作与陶瓷结合的探索中来,这对未来艺术潮流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值得期待的。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