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环保关停了大批陶瓷生产线。此外,不少建陶产区也出台了“不再审批新建陶瓷项目”等政策,比如今年8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发文,要求珠三角及清远以后不再新建陶瓷厂。面对日益严峻的成本压力及渠道压力,越来越多陶瓷企业选择谨慎上马新生产线。
没有新生产线就不会建新窑炉,这对窑炉企业来说,并不是好事。
“目前,国内整个陶瓷行业由于环保的压力,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对窑炉的需求也下降了,国内窑炉公司竞争又激烈,窑炉的利润空间也在下降。”面对国内当前的窑炉市场,德力泰副总经理吴俊良如是感慨道。
当中国建陶行业正忙于转型升级之时,中国周边的东南亚、中亚,以及稍远的中东地区、甚至非洲地区建陶产业却迅速发展,这吸引了不少国内企业前往投资设厂。
数据显示,2016年,亚洲瓷砖消费需求达到88.18亿㎡,亚洲瓷砖产量为93.31亿平方米。在世界十大瓷砖生产国的名单中,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伊朗、土耳其赫然在列。
据吴俊良透露,目前,德力泰的海外订单占到了企业总订单量70%以上,在印度、越南、孟加拉、土耳其,以及中亚等地都有德力泰承建的窑炉项目。其中,印度是发展最快、产能最大,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宽体窑炉
印度的陶瓷企业主要集中在古吉拉特邦,尤其是莫尔比地区,近1500家大大小小的陶瓷厂家聚集于此,其中成规模的厂家有500家之多。2016年,印度超过巴西成为世界第二大瓷砖生产国和消费国,产量升至9.55亿㎡,同比2015年增长12%。印度国内瓷砖消费量增长到7.85亿平方,同比增长了 2.9%。
印度建陶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了中国设备企业的助力。当前,中国设备企业已占据了印度市场90%左右的份额。
作为中国设备企业之一,德力泰这两年在印度承建了不少窑炉项目。2016年,德力泰对印度的窑炉出货量达到了20余条,占到印度窑炉进口量的1/4左右;2017年,德力泰又先后与QUTONE、SLIM、SIMERO、SIMOLA、CRUSO、SPECTRUM、SERON等陶瓷企业签定了设备供应合同,短短1年半的时间,已经斩获近50条窑炉订单,值得留意的是,其中包括8条大板窑炉,德力泰也因此成为了当地大板线设备供应商中的佼佼者。
大板出砖
对此,吴俊良表示,当前印度的常规瓷砖产品已有了同质化趋势,因此当地陶企开始寻求新的产品突围方向,大板是他们比较看好的产品;其次,印度富有创新精神,相对中国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推出新产品也会更加大胆;此外,由于近两年全球所有的陶瓷展、陶机展都流行大板风,受此影响,印度陶企都想抓住市场先机,因此大上大板生产线,借此凸显自己的品牌地位。
“目前,印度已经是世界上大板窑炉最多的一个国家了。”不过吴俊良也坦言,大板在印度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其实不太好,目前主要面向出口市场。
2016年,印度瓷砖出口量从1.34亿㎡升至1.86亿㎡(同比增长38.8%),出口总额达到5.98亿欧元,平均售价3.2欧元/㎡,是所有出口国中出口单价最低的数字之一。
以往,意大利陶机企业由于起步较早在海外市场一家独大,但随着中国设备企业在技术质量和服务上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开始选择中国设备。“中国设备在海外市场本身有优越的性价比,再加上比较完善的售后服务。意大利公司这几年在这些地区退缩得比较厉害。”吴俊良说道。
在印度,虽然当地建陶产业发展迅速,但在产品制造水平、工人的素质等方面仍然与中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他们对设备的要求反而会更高,对设备的售后服务也有着极大的需求。
为了做好服务,德力泰在印度设立了专门的办事处和备件仓库,并招聘10多名印度籍员工组建了本土化的服务团队。除此以外,德力泰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其他海外市场都有代理商,这些代理商也可以承接一部分售后服务。
在谋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上,企业的整线输出能力成为了重中之重。2016年以前,建陶行业内能提供整线装备的企业屈指可数,国内只有科达一家,而国外也仅萨克米、西蒂贝恩特等几家。
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恒力泰60周年来临之际,由恒力泰、德力泰、卓力泰组成“力泰家族”航母正式面世,开始以包括原料装备、成型装备、烧成装备的陶瓷机械整线装备,向全球客户输出建筑陶瓷生产整体解决方案。
经过一年半来的实践检验,整线输出战略成效显著,不仅为德力泰带来了更多的窑炉订单,还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随着海外地区陶瓷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海外市场对整线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这是未来趋势。而整线输出战略给我们接项目、输出中国制式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优势。”吴俊良说道。
对于接下来的2018年,吴俊良认为,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继续深入,中国设备在亚洲及周边地区会越来越受欢迎,海外市场也将越来越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