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重庆文物“镇馆之宝”背后故事
民兵种菜刨出“龙中霸主”
嘉靖青花瓷杯被村民当餐具
“上游永川龙”化石
清二郎神石雕头像
明朝嘉靖款青花莲瓣纹瓷杯
凤鸟形金身铜尾头饰
中国首颗核弹备用触发管
2017年,重庆市文物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馆藏文物评选活动。全市共300多件珍稀文物,荣获“镇馆之宝”美誉。
这些记载了深远巴渝文化和灿烂历史文明的“镇馆之宝”是怎么被发现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与重庆市文物专家、考古人员一起为您揭秘。
民兵水库边种菜 发现“上游永川龙”
12月21日,重庆市文物局公布的馆藏文物“镇馆之宝”名单中,上游永川龙赫然在列。这是目前亚洲保存最完整的大型肉食龙化石,如今这昔日的“龙中霸主”,以化石的形式沉睡在重庆自然博物馆。
上游永川龙是陆地上的巨型掠食者,以凶猛残暴称霸于侏罗纪时代。重庆自然博物馆珍藏的这尊上游永川龙化石长约900厘米,臀部距地高约350厘米,张牙舞爪,顾盼生威。它的骨骼出土时几近完整,仅仅缺失前肢及部分尾椎,特别是完美保留下了头骨,曾在世界古生物学界引起巨大震动和反响。
上游永川龙的发现颇有些机缘巧合。1976年,中国四川省永川县(今重庆市永川区)正在修建上游水库。就在水库修建过程中,一场暴雨不期而至,这场暴雨整整持续了一天,雨水将许多泥土砂石冲走。当雨过天晴,一个民兵在水库库区的滩涂上挖土种菜,没想到几下下去竟然刨出了形状奇异的白色石头。当地民兵连连长在检查了石头之后判断其为化石,于是马上向上级政府汇报。中科院、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峨眉电影制片厂、四川地质学院等单位院校收到电报,请各部门专家共同对化石进行研究鉴定。一年后,古生物学家董枝明与重庆市博物馆专家李宣良、周世武和张奕宏在1978年出版的《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四川永川发现的新肉食龙》的论文,正式为其命名“上游永川龙”。
巴南旧城改造 挖出青花云龙纹瓷罐
2010年9月28日,巴南区文管所配合市文物考古所(现文遗院),在巴南区粮食局旧城改造片区(现东原香郡)发现一座古墓,在对其进行抢救清理中,发现一骨灰罐。此物呈半球形顶盖,桃形钮,宽平沿,子口,内外施白釉,沿底及口无釉。钮饰青花,顶绘卷云纹,沿绘海水江牙纹。领上下各饰青花弦纹一道,中绘火焰纹,肩及近底处各饰青花弦纹一道。罐身勾勒平涂四爪云龙纹及海水江牙。釉面光洁晶莹,青花色兰,露胎处现火石红。胎质致密细腻,色白。因此得名“青花云龙纹瓷将军盖罐”。
根据文管所记录,当时这一骨灰罐,是在清代古墓僧侣塔墓地宫中出现。据了解,古代僧侣阶层盛行火葬。譬如,重庆市文遗院曾在潼南发掘找到一大片古塔塔基遗址,在明代塔基下有大量地宫,表明明代僧侣行火葬,用木塔盛放火烧骨骼碎片埋于地宫的丧葬仪式。多名专家,证实古塔塔基下的地宫的确有可能存在僧侣舍利等。
劳改队修黔江礼堂 出土奢华凤鸟头饰
黔江区文管所的“镇馆之宝”之一“凤鸟形金身铜尾头饰”,是在修建黔江县礼堂时,在一座古墓中被发现。
1954,黔江县修建政府礼堂。修建需要人,还需要材料。在当时的情况下,劳改队队员成为工程主力军,而材料不足只有把目标放到荒郊野外。于是,当时黔江县西边的凤凰山成为目标。岂料,在寻找条石过程中,竟然发现一座古墓!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查阅资料并在黔江文管所核实发现,这座古墓是明代嘉靖年间,称钟将军墓!现在,这座古墓已经消失,但当时是引起了巨大轰动!
在古墓中,出土了文物68件,包括金银器58件、玉器5件、锡器4件、陶器1件,其中18件金银器为二级文物、1件玉柄锡壶为三级文物。这件后来被评为“镇馆之宝”的凤鸟形金身铜尾头饰就在其中。当时,黔江县公安局立刻收集了所有文物到相关部门保存,才有了这一“镇馆之宝”保留至今。
文物专家给这件文物的评定是:国家二级文物,通长8.2厘米,宽4.1厘米。凤呈飞翔状、尾卷曲,尾部为铜质。造型生动飘逸,制作精细、工艺较为复杂。为黔江馆藏文物金器中的精品和稀有品,反映了渝东南地区历史上上流人物奢华的生活。
古寺中藏着“二郎神”
见证大渡口千年繁华
大渡口文管所获评的“镇馆之宝”之一清二郎神石雕头像,在2016年出土于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大渡口区文管所联合发掘的弥勒堂遗址。
当时,一高姓温州商人在大渡口跳蹬镇南海村修农家乐时,需要把周边道路进行扩建。结果在进行土石方作业时,竟然发现有保存完好的佛头像和部分瓷片出土。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和大渡口文管所工作人员曾一同赶到现场后发现,这些文物埋藏于一个约2米深的土坑中。经过专家初步判断,这些文物大多属于明清时代,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尊佛头像,神态安详,做工精美,为清代二郎神石雕头像。而瓷片则有大量明代的青花瓷。
这些出土文物,意味着古寺庙弥勒堂重现人间!《巴县志》中曾记载,弥勒堂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在大渡口颇有名气,但由于历史原因,已经损毁殆尽。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大渡口文物部门将其登录为文物点。但这座古寺庙的真容如何,之前一直缺少实物证据!
嘉靖青花瓷杯现身玉米地
被村民当餐具
巴南区文管所的镇馆之宝之一,明朝嘉靖款青花莲瓣纹瓷杯,背后藏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根据史料记载,这件文物是1983年4月被发现。当时重庆原巴县双河口乡大地村村民余德秀在自家玉米地中,发现一处窖藏,有碗、碟、杯一批100余件。其中就有这件青花莲瓣纹瓷杯。但当时,余德秀及其家人并不知道这是文物,而是干脆将其作为餐具使用,几个月下来还损毁了20余件!
上世纪80年代的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当时文物工作者发现余德秀家竟使用古董用餐!文物部门立即上报县普查办前往征集,余德秀将所余77件全部捐赠国家,由县文化馆收藏。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联系上了上世纪90年代巴县文管所老主任李国红,据其回忆当时政府给了一定的奖金,按照当时的比例还不少,还以荣誉证书的方式表彰余德秀的先进行为。
中国首颗核弹备用触发管
保存在江津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炸响。根据解密的档案,原子弹代号叫“老邱”,它是从“邱(球)小姐”引申而来,因为那个装原子弹的容器叫梳妆台,连接几十个雷管,有很多电缆线,看上去像小姐的头发一样。其中一根与“邱小姐”的触发管一起生产的备用触发管,如今保存在江津聂荣臻纪念馆。2011年1月重庆市文物鉴定组将其定为二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