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手里,青瓷或许仅作为日用器存在,而在徐象龙的手中,青瓷却被赋予灵魂,呈现出独有的艺术价值。对于制瓷工艺,他一直追求薄胎厚釉,追求“不成玉则不成器”,正因如此,他的粉青釉色达到了类玉的效果,并被众多粉丝称为“造玉者”。
本期专家说,我们就来对话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徐象龙,看看他是如何将青瓷艺术做到“似玉非玉胜玉”。
徐象龙(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浙江省陶瓷艺术大师
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
受其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定昌大师熏陶,多来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益求精的追求,无论在青瓷烧制工艺的拉坯造型、修坯雕刻上都深得真传,尤其是大师善长的薄胎厚釉,如冰如玉的南宋粉青釉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继承的惟妙惟肖,型、色、工均掌控的入木三分,尤为到位。
微拍堂记者:青瓷素来以厚釉见长,难见轻薄剔透的器物,而您偏偏挑战了青瓷厚釉薄胎的极限,制作出如景德镇薄胎瓷一般的超薄龙泉青瓷,能讲讲创作心得吗?
徐象龙: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青瓷的开发与创新,在继承传统和父亲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实验,在青瓷造型设计、制作工艺、传统釉色上狠下工夫,就是希望走出一条自己的青瓷艺术之路。
徐象龙作品《莲枝龙耳洗》
微拍堂记者:您怎么理解青瓷?
徐象龙:青瓷无非看三点:一个型,一个釉,一个工。因为我要和别人区分开风格,就以型为主,比如我看到一个器型,就会马上联想到做成花瓶会怎么样,做成青瓷会是什么效果。
我对青瓷的理解,不只是传统器型中简单制作的陈设器,而是希望结合青瓷与生活,把大千世界融入青瓷之中。因为美好的器物肯定离不开日常生活。这个想法的实现最早是在2008年,灵感来自于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我在自己的第一把壶上也镶了个银把。这把《璧玉壶》就是最早的灵感,从造型、配饰来说,都是极具现代感的。
徐象龙作品《璧玉壶》
微拍堂记者:您怎么看待青瓷的传承和创新?
徐象龙:刚从大学设计专业毕业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创新,一心想着要和父亲的风格拉开差距,一定要做不一样的东西。因为在学校里,也有陶瓷专业的老师给我们上过课,所以对器型、工艺会有一些大胆的想法。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却发现自己做的东西,有些与父亲的风格接近融合了。
我很困惑,于是去博物馆、图书馆看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也跑遍了一些院校,了解国外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作,学习了学院派的创作风格。像青铜器、玉器、石雕、非洲的木头雕刻、陶艺……只要是和青瓷类似气质的创作,几乎都没逃过我的眼睛。回来以后,我几乎什么也没做,脑海里却能浮现出各种创作元素的变化组合,后来一段时间,我就做成了一件粉青釉小壶。
我觉得对于传统,要有所取,有所不取。更多的应该是去感受,去思考,从而知道该取什么,该舍什么,从传统工艺和文化中汲取自己所需的养分。而青瓷创作的每个阶段就如同看书,即使是看同一本书,目标不一样,找的东西也不一样,得到的也不一样。
徐象龙作品《雪疑红梅》
微拍堂记者:您对目前的青瓷行业现状有什么看法?
徐象龙:青瓷行业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更能让人接受它,理解它。从业者要创作出更多独一无二的作品,才能更好地被市场接受。我们手艺人能做的,就是结合现代工艺、技术、原材料,更好地表现龙泉青瓷,把它传承下去。
但近年来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逐渐显露,这个行业需要更多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加入进来,需要更多新鲜的文化、新鲜的创意融入进来,青瓷才能有发展,才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市。
微拍堂记者:能谈谈您对微拍堂的看法和建议吗?
徐象龙:希望微拍堂未来能培育出更为广阔的市场,挖掘出各行各业的优秀手艺人,然后更多的去扶持这些年轻人,让他们能更纯粹地专注于创作,不需要操心市场。
因为如今艺术品电商平台的技术、服务都已趋于完备,其安全性、便捷性也获得了大众的高度认可,所以更需要微拍堂这类平台去做一些努力,进一步完善市场分工,使每个环节都公正专业。我期待在微拍堂的努力之下,能看到更多高品质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