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其它>>|
明万历《童子对弈图》瓷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发布:2018-1-20 16:15:23  来源: 收藏快报 [字体: ]

  明代围棋发展有三个主要表现:流派纷起,高手如云,弈谱充栋。

  明代棋艺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其表现之一就是流派纷起。明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三个著名的围棋流派:一是以鲍一中、李冲、周源、徐希圣的永嘉派;一是程妆亮、汪曙、方子谦的新安派;一是颜伦、李釜的京师派。这三派风格各异,布局攻守侧重不同,但皆是当时响当当的棋手。

  也许有人会说,明初朱元璋不是禁围棋的吗?对,朱元璋是一个争议较大的帝王,他很喜欢下围棋,留下了许多他与围棋的传说,但在历史上,他却是以禁棋出名的。他曾下令建消遥楼,“见博弈者,养禽者,游手游食者,拘于楼上,使之消遥,尽皆饿死。”又在洪武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下圣旨:“在南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舌头,下棋打球的断手。”明末就有学者批评说:“明初立法之酷,何以至此,几乎桀纣矣。”但相信出身微寒的朱元璋是有苦衷的。他深知军队战斗力、农业劳动力的重要,这些立国之本深怕被围棋、学唱、打球等娱乐活动影响明王朝的统治。

  到了明中期以后,随着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新兴阶级的诞生,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政府对富有阶层监管的缺失,围棋如其他一些越制行为一样出现在阳光之下。如沈周尝步出街坊与“粗俚下人对弈”,万历二十年进士谢肇淛在《文波披沙》中有云:“予有小童玩黠,每与宾朋博弈,则通宵侍立,遇开卷观书,辄遁去。”这里说童仆受到主人的影响,见书逃遁,见棋痴迷。由此可以看出,围棋在明代士大夫阶层中盛行的程度。连乡村粗俚之人也会下围棋,也能看得出对低层人士的影响,明代中后期围棋的发展可见一斑。

  在明万历年间的青花瓷器上出现了好多童子弈棋的瓷画,有倾身观棋的(图1),有抱手盘膝屏神凝思的(图2),有举棋不定的(图3)……这些少年棋手的神情俨然具有成人的风范。从史料上得知,明中晚期,也确实出现许多少年天才棋手,而且在明代围棋发展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明代少年棋手方新,六七岁就会下棋。他父亲与人下棋,方新坐在父亲的膝上,不到半场时,方新就伏在父亲的耳边,悄悄地告诉父亲在局中投下一子,争取主动进攻。方新的父亲没把儿子的话当回事,结果输了棋。赢棋之人还对方新父子取笑道:“小孩子哪能看出我的漏洞?我是不怕进攻的。”小方新竟不服气,当下复盘,非但不差一子,而且还在他提示父亲的地方投下了一子并大举进攻,把客人杀得心服口服。《江都县志》上称方新“精弈有神解”,少年时已成为当地棋王。

  王世贞与“海内第一品”李釜同行路过方新的家乡,听说有此神童,不肯错过,自然要会会。方李二人首战李釜得手,但仅赢一子。第二天方李二人又战,终于战胜了李釜。对于方新的棋艺,常人无法理解,于是街坊间传说方新小时候在唐昌观月下得到神人相授四十八种绝技,每招均是杀手锏。从此方新海内无敌。《甲乙剩言》的作者胡应鳞把这事给记了下来,将疑将信,胡应鳞竟上门找到方新求证真伪。方新回答是:“这是好事者编造出来的。”棋艺不可能借助什么神力,全凭研习、磨砺,方新自小确实喜欢棋艺,八岁上私塾时,便常在功课完成后下棋;先生认为不务正业,没少挨戒尺。后见他实在着迷,而且确实下得有水平方才同意,到十三岁时,天下棋手无人不知方新了,被誉断“天下第一名手”。著有棋谱《弈微》。

  明代还出现了蔡学海、岑干、苏具瞻等少年闻名的棋手,并都有棋谱传世。从明万历青花童子对弈图中可以看出明代中晚期以后围棋在社会中流行的状况和普及程度,青花瓷画佐证史料的记载。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