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化召开陶瓷产业跨越发展大会,发布《德化县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至2022年实现500亿元陶瓷产值的目标,政企合力延伸陶瓷全产业链,突破“孤岛产值”瓶颈——
复兴“中国白” 500亿元“群岛产值”梦想点燃
千年窑火,万里瓷路。德化以瓷立县,陶瓷业是德化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纵观德化陶瓷产业发展历程,先后通过窑炉革命、企业改制、外贸转型等实现了变革升级,如今,陶瓷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去年7月以来,德化县委、县政府进行了多方考察、调查研究,提出至2022年实现500亿元陶瓷产值的目标,并配套制定了《德化县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以下简称“五年行动计划”)和《推动陶瓷产业跨越发展若干措施》,并于2月9日召开的德化县陶瓷产业跨越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许文龙 陈思佳 王双季 文/图)
图说500亿 德化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
【发展目标】
2022年陶瓷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据了解,德化现有陶瓷从业人员10多万人,陶瓷企业26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1家、产值上亿元企业57家;2016年陶瓷产值199.5亿元,其中出口工艺瓷产值约130亿元、占65%;日用家居瓷产值约50亿元、占25%;大师工艺瓷产值约20亿元、占10%。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产业边界模糊,产业融合正在加速,这给德化延伸陶瓷全产业链提供了绝佳的时机。德化将不断拓展“朋友圈”,将“孤岛产值”转化为“群岛产值”,不断推动陶瓷产业做大做强。 《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五年,德化将坚持陶瓷产业主导地位,围绕生产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三个转变”,深入实施政策、文化、设计、科技、市场“五个引领”,增强出口工艺瓷的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元素,提升日用家居瓷的质量和品牌,推动大师工艺瓷的继承与创新,强化政府职能服务保障力度,促进德化陶瓷产值、品质、影响力摆脱瓶颈,力争到2022年陶瓷产业产值翻2.5倍,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在500亿大盘中,出口工艺瓷产值要达到250亿元,日用家居瓷要达到150亿元,大师工艺瓷要达到100亿元。
【企业发力】
创新创业力促产业升级
做精出口瓷:向世界借脑、借智、借势
“陶瓷的研发设计团队应当面向世界提供个性化的设计方案与产品,根据客户所提供的创意概念、设计要求、产品标准、生产工艺、质量检测标准,按文化需要为其服务。”在德化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介绍,他们每年安排设计人员到世界各地与优秀设计师交流,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跟上潮流趋势。
有研究表明,研发设计环节拿走了产品70%以上的利润,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有效突破口。目前,德化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该县正鼓励陶瓷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设计团队,提升出口工艺瓷的技术含量、文化内涵、产品档次、市场占有率和出口竞争力。
一是积极“请进来”。根据市场需求,聘请专业设计队伍进行针对性培训,创建工业设计中心,壮大本土设计队伍,力争五年内打造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0家以上;同时,创新“线上设计”,加强与知名设计公司、团队及专家合作,五年内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50个以上,让国内外高端设计资源为德化所用,推动产品设计与国际艺术主轴、时尚潮流、客户需求全面接轨,以此促进最前沿的设计理念、产品在德化应用生产。
二要主动“走出去”。去年,德化先后组织赴欧考察工业设计、参加中法文化论坛、举办“何朝宗杯”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社会反响热烈。今年,德化将继续牵头组织到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高校,到法国、德国等先进陶瓷产区学习交流。同时,陶瓷企业要组织设计人员外出培训,开阔眼界、碰撞思想,借脑、借智、借势,推动设计水平提档升级。
未来五年,德化要通过推进供给侧改革,掌握国外市场需求,逐步由产品输出向品牌、文化输出转变,积极培育市场新领域,力争产值上亿元出口陶瓷企业突破100家,出口产值突破250亿元,占全国陶瓷出口工艺品市场份额60%以上。
为品牌、设计注入文化,才能提升产业附加值,图为颇有特色的陶瓷行李箱。
做大日用瓷:现代智能技术融入陶瓷产业
在德化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注浆机一次可以给多个模具注浆,且具有烘干功能,一个模具一天可以使用十多次,是以前使用次数的3倍。先进陶瓷智能制造设备的引进,使传统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自动化生产,实现了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德化日用工艺产业集群获评“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形成从开发、生产到营销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未来五年,德化将对接实施中国制造2025、泉州制造2025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将现代智能信息等技术融入陶瓷产业,加快智能控制、3D打印、自动化生产线的推广应用,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支持企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或研发人员,大力扶持坤泰、集发、丰弘等本地企业研发适合德化陶瓷生产工艺的机械设备,对设备购置给予10%-25%的补贴,每年推广应用50台(套)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设备。
德化鼓励陶瓷企业研判市场需求,从供给侧发力,着力发展功能陶瓷、纳米陶瓷、军工陶瓷等高技术陶瓷,向工程陶瓷、家居陶瓷等新领域大步迈进。未来,德化对技术创新加大了支持力度,力促年实施科技项目50项以上,到2022年高新企业突破20家,新材料应用陶瓷产值突破30亿元。
未来,德化将通过注重日用家居瓷的质量提升和品牌打造,突出实用性、艺术性和个性化,加快由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力争五年内日用家居瓷产值突破150亿元,其中陶瓷茶具占全国市场份额80%以上。
倡导“工匠精神”,打造大师品牌。图为中国白·陈仁海艺术馆展厅展示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国宴瓷。
做强大师工艺瓷:推动“大师经济”高端化品牌化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金砖国礼入选12支团队,德化占了10支;16件国礼,德化有15件。另外德化入围35件作品。其中,陈仁海设计团队获颁“厦门会晤礼品研制突出贡献奖”,该县其他9个金砖国礼团队获得金砖礼品研制贡献奖。
在中国白陈仁海艺术馆展厅里,一款名为“慈爱平安”的行李箱颇有特色,行李箱表面用曲线勾勒出观音的侧脸轮廓,内部则放置多种款式的餐具、茶具、酒具陶瓷套装。“只有将文化当资源和品牌来整合,才能提升整个陶瓷产业附加值。”陈仁海提出,要将以往德化陶瓷产业从“贩陶瓷”转型升级为“泛陶瓷”,给品牌和设计注入更多“中国白”的文化灵魂。
德化白瓷温润如玉、晶莹剔透,瓷雕技艺独树一帜、享誉天下。未来,德化将突出市场化运作,炒热大师经济,推动“大师经济”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德化规划建设“大师园”,建成全国陶瓷产区独一无二的高端陶瓷创作平台。实施大师提升工程,开展“名师带徒”“双导师制”陶艺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沙龙、国内外陶瓷文化交流活动,鼓励陶瓷艺术工作者参评各级大师,每年举办陶瓷产业各类人才培训40个班次,培训陶瓷产业人才2000人次以上,组织20名工艺美术名师与100名徒弟结对授艺,培育陶瓷行业技师、高级技师50人以上。其次,构建“中高级工艺人才领衔+团队设计+限量生产”产业模式,引入经纪人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大师品牌”效应提升德化陶瓷知名度。
德化将通过培育壮大人才队伍,借鉴现代艺术流派的创作方式,融入文化元素,倡导“工匠精神”,打造“大师”品牌,推动传统瓷雕的继承创新,力争五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大师100位,大师工艺瓷雕占全国市场份额80%,产值突破100亿元。
【政府作为】
搭平台聚英才 展望新高地
陶瓷企业忙碌而有序的流水线生产车间
培育人才: 建立“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联动机制
德化吉祥瓷艺工作室负责人林吉祥,虽然只有32岁,但他已是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是近年来德化年轻一辈中脱颖而出的瓷坛新秀。据悉,为推动中青年陶瓷艺术大师集中发展与成长,传承发展陶瓷技艺与文化,2015年德化开始筹建新秀园,目前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外墙装修。春节后,林吉祥就准备着手装修位于新秀园的工作室,争取早日搬进去。
近年来,德化围绕打造陶瓷产业人才硅谷,充分发挥人才“1+5”政策效应,做好人才的引、育、用、留。未来,德化将实施陶瓷产业人才“订单式”引才项目,建立“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联动机制,精准化引进陶瓷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注重“新生代”“创二代”“创三代”“德漂”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施青年陶艺人才领航工程、陶瓷产业链人才集聚工程等项目,打造陶瓷工艺大师、艺术新秀、陶瓷工匠、上下游人才、企业家“五支队伍”。
为实现到2022年陶瓷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的目标,德化还出台陶瓷产业跨越发展扶持政策措施45条,统筹使用各级陶瓷扶持资金1亿元,支持龙头企业创新模式、抢占市场、打造品牌、挂牌上市;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每年争取10家以上陶瓷企业列入省市龙头企业目录,推动阳光、恒忆、华夏金刚等企业改制上市,力争上市企业总数达5家;加大对近两年内主营业务年复合增长率达30%以上的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给予项目扶持及研发投入贷款贴息。对填补德化空白或对德化产业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按“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补助。
企业积极开拓新领域,图为以优质高岭土制作的高端茶具。
搭建平台:全产业链无缝连接
在陶瓷产业跨越发展大会上,还举行“德化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授牌仪式。德化通过聘请陶瓷发展全产业链专业机构,建设“德化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建立全国陶瓷产业发展专家智库平台,做好“互联网+陶瓷”区域化链条化试点,打造“泛陶瓷”概念。未来,德化将规划建设“国际瓷艺城”,借助中国陶瓷茶具城等营销平台,举办“中国陶瓷茶具产业博览会”,适时举办世界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世界陶瓷文化艺术博览会等国际国内重大陶瓷文化盛会,打造名副其实的“世界陶瓷之都”。
德化将注重成果转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接,鼓励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加强交流合作,五年内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万人以上,转化产学研项目100项;发挥顺美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的带动作用,争取设立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德化陶瓷产学研用实践和创业孵化基地3个,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同时,德化将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生产要素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创新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营造有利于陶瓷发展的社会氛围等,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激发实体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