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黄堡镇展示的是的耀州瓷神秘高贵一面的话,那么陈炉则看到耀州瓷平凡的一面。
陈炉陶瓷的烧造,延续了黄堡耀州窑的烟火,有近千年的历史。陈炉较好地保留下了几乎完整的近代制瓷工艺和制瓷作坊,陈炉烧造以碗、盆、罐、瓶为主,品类繁多,几乎攘括了关中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瓷的装饰更为丰富,釉色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是朴拙的民间青花瓷,装饰以民间吉祥图案为主,表达出关中人独有的生活情趣,陈炉经年烧造,产量大的惊人,仅从堆积如山的瓷砾堆就可窥见产量不同一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陈炉瓷烧造的辉煌时期,成立有国营的陶瓷厂。我是地道的陈炉人,记忆中当时的陈炉镇是繁荣的,车水马龙、来往的是购瓷的各种车辆,喧嚣声、瓷的叮咚声充满整个镇子,盘山的公路上常能看到长龙般运瓷货的车辆、瓷随着车流走向了四面八方,陈炉人的钱袋也渐渐鼓起。陈炉人是富裕的,当镇子周围的农人们祖祖辈辈年复一年辛劳地翻腾着脚下的黄土靠天吃饭时,陈炉人已将地下的黄土把玩成精美的瓷器。
解放前,陈炉曾是方圆百里农耕文明包围圈里仅有的一处工业文明。当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们在土崖下掘洞而居时,陈炉人已住进了坚固的砖窑洞了,砖窑成了乡里人羡慕的对象。制瓷不仅是需要苦力,更需要有文化的滋养,陈炉人是富裕的更是文明的。因此,魅力十足的陈炉吸引来了四邻八乡的人,在镇上居住置业,镇上寸土成金,人口高度集中起来,产生了座座紧紧相连的窑院,如蜂房状排列,窑院里的一切均经过了火的煅烧,成瓷的面貌,全然一个瓷堡,阳光下,呈现金黄色油画般的效果,振憾着人的眼球,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风貌。我想,若论陈炉瓷器出产的话,这瓷堡难道不是最大的一个吗?而且是一件极具文化内涵的大器,这器物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陈炉人的血汗和智慧。
我不知多少次走进陈炉,那里有我姑母的亲情,有姑父关于这个镇子历史的讲述,有这座座窑院里发生过的爱恨情仇的故事。陈炉与黄堡同样,不但有丰富的瓷文化,而且还有诸多的如革命文化、古堡及民间等文化遗存,贺龙元帅就曾在陈炉带兵并生活过。我怀念镇子上热闹的集会,冬日里温暖的瓷窑背,瓷窑背上吃烤红薯的惬意,怀念那满山的瓷声叮咚,怀念晚上站在我家双碑塬上看陈炉满山的灯火,陈炉是美好的。
现在陈炉瓷业的发展已远远不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近现代工业的发展,更实用的塑料、搪瓷等产品充斥市场,逐渐代替了陈炉烧造的粗瓷大碗,瓷的销路不好,瓷业萧条下来,国营的陶瓷厂也发展不佳,镇上的年轻人多不愿干这微薄收入的瓷业,都四散着到别处谋生了,制瓷的手艺得不到很好的传承,许多瓷窑停烧,许多窑院无人居住荒芜下来,一片萧条近废墟的迹象,面临着被时代遗弃的尴尬状态。
新的世纪,因陈炉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以及独特地域风貌需要保护等原因,引起国家重视,陈炉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这国字号的名镇加上耀州窑的声名,陈炉有了发展文化旅游的显赫资本,陈炉己不再是原来人们心目中的一个普通的制瓷小镇了,已成为陕西北线旅游重要的目的地之一。
黄堡和陈炉是平凡的,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很少有人精心地去欣赏它,好象司空见惯了,因距离近,产生不了美,我也一样,当我随同我的大学老师和他的外国朋友在这古镇上畅游时,我惊奇的发现,这里的一切深深地吸引了那些年轻的外国人,那是欣赏目光,别样的蓝色眼神。他们努力地用手中的像机记录着制瓷的每一个细节,瓷堡的每一个角落,陈炉不愧为东方古瓷堡的活化石。
看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我惊喜地发现那里面竟有耀州瓷的身影,那是武侠背后的陈设,剔花的黑瓷等瓶瓶罐罐,大朴不雕、豪放纯厚不正是江湖侠客的风格吗?我想,导演是独具慧眼的,选了这北方的瓷器做为背景陈设,让耀州瓷也笑傲江湖了;其实在的历史长河里,耀州瓷是笑傲过江湖的,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有过耀州瓷的影子,我国著名陶瓷专家禚振西先生说:“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耀州瓷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现在西边中东的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坦桑尼亚,东边的朝鲜半岛、日本,南边的越南、斯里兰卡,均有耀州瓷文物出土。”欧洲、美洲许多国家也都有耀州瓷的文物。黄堡、陈炉是丝路瓷都,耀州瓷不但光耀神州,而且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