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已经意识到,单纯的价格拼杀并非持久之道。
除陶瓷企业外,当地行业组织及政府也在寻找转型升级的突破路径。
在笔者看来,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和政府,各自有分工。对企业来说,需要提升产品品质、优化销售渠道、做好品牌服务,最终形成品牌核心竞争力。而政府的主要工作,则是为优秀的品牌保驾护航。
因此,笔者就“政府扶持泉州建陶产业”,结合外地的成功经验与本地企业的实际,提出3个建议:
一是确立扶持与淘汰方向,在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持续推进陶瓷产业升级发展,坚定企业家做好陶瓷的信心。
曾经,陶瓷重镇磁灶、官桥对陶瓷产业有过犹豫,并先后建立大型园区,引进新兴产业,但最终两大园区也都没有离开陶瓷的身影。从这里,可以说是间接给出了当地需要支持陶瓷产业的理由。
事实上,陶瓷产业并非高污染产业。在意大利,陶瓷产业与红酒产区毗邻;在佛山,陶瓷产业依然是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陶瓷完全有可能在政府的鼓励下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因此,陶瓷产业在泉州是什么地位,政府限制什么、鼓励支持什么,要很清晰地告诉企业,让企业在中长期投资上无后顾之忧。
二是对区域龙头品牌的精准扶持。区域品牌是由该领域一定数量的龙头企业与强势品牌支撑起来的,因此,泉州以及晋江、南安各级政府,如果希望打造强势的区域品牌,势必需要培育龙头企业。相关的扶持政策,又包括3类:一是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包括鼓励陶企通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获得税收支持;二是给予荣誉与鼓励;三是将本土优秀品牌纳入政府优先采购名录。
在此方面,不妨参考佛山各级政府的做法。举个例子,佛山市政府最近出台了《佛山市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并对各局、各区下达了“任务细分表”。在此背景下,禅城表彰了一大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南海奖励了一批“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奖金虽然只有几十万,但对陶瓷企业而言,政府的荣誉表彰是权威背书,也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这对品牌的推广是非常有利的。
泉州参考佛山的此类做法具有可行性。目前,泉州陶企在细分品类方面成绩明显。如薄板,腾达已经是行业隐形巨头,豪山也紧随其后;豪华、中荣等企业出品的木纹,业内评价颇高;宝达在大板方面具有领先性,骏陶的中板发展迅速;仿古砖品牌中:华鸿主打羊脂釉柔光大理石,陶艺轩主推纯亚光,此外,彩霸的通体仿古,华力的大规格,仁石的中式等也各有特点;如果说品牌的成长性方面,晋成覆盖全国乡镇市场,印美成立两年来销售量接近2个亿。这些细分行业、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目前虽然只是“小龙头”,但如果政府加以引导,企业再努力一把,泉州区域品牌形成也就指日可待。
实际上,福建当地也不可谓对陶瓷企业不重视、不支持。2017年12月,福建省经信委、财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就有奖励资金以及优惠政策,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像只有一家陶瓷机械企业申报。因此,有好的政策,还要有好的宣讲,让广大企业有了充分的了解、积极申报,出台政策的目的也就能够真正实现。
三是支持、鼓励陶博会的举办。展会是助推区域品牌发展的重要举措。从佛山陶博会的红火来看(2018年佛山潭州也将举行陶博会),展会在品牌招商、提升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福建的卖砖大军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福建的陶瓷人每年都前往意大利、佛山、山东等地看展。如果展会能在家门口举办,必然能提高泉州在陶瓷行业的地位和话语权。而从福建几大产区看,虽然晋江企业转移部分到漳州发展,但销售中心还是在泉州。南安产区仿古砖、薄板在崛起,闽清产区在泉州也有不少销售量。由此,如果泉州政府精心筹划、强有力支持当地举办陶博会,必能收获“天时地利人和”。
随着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陶瓷产区的生产成本差距开始缩小。典型如淄博,受环保政策影响,客户出现明显的外流,2018年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在此环境下,泉州陶瓷企业如能得到政府以上3方面的支持,就更加会坚定做强品牌的信心,发挥销售资源优势,为自主品牌开辟一条新路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