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白瓷瓷塑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研修班在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顺利开班。来自上海、陕西、江西、湖南、山东、广东、四川、江苏、福建等9个省、市的30名学员齐聚一堂,其中有博士、硕士,也有来自全国11所高校的教师。该研修班的举办,将培育出一批白瓷瓷塑高水平创作人才,从而促进传统陶瓷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是什么吸引了这些优秀人才,令其纷纷将目光投向瓷都德化呢?除了我县浓厚的陶瓷文化和精湛的陶瓷创作技艺,与时俱进的现代学徒制教学也是原因之一。
“它们每一条线都是圆线,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成圆弧状,先注意整个轮廓,再把握线的粗细、角度……”研修班主任李根正忙着指导一位学员何派瓷塑形体特征、造型和线条表现特点,何朝宗的菩萨像临摹起来极具难度,稍有线条不流畅,便破坏了美感与完整度。记者在现场看到,学员们纷纷专注创作,从一团泥巴开始,到轮廓初步成型,这里汇聚了众多奇思妙想。
“我们开设这个研修班,可以让外地的学生对德化瓷塑在技艺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期再通过结合德化白瓷的创作特点、工艺特色,在他们之前所学习的或者说感兴趣的创作方向进行后续的独立创作。”李根告诉记者。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陶瓷类专业进行“大师+名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形成了将“学院派”教学与民间“师带徒”相结合的现代学徒制,研修班正是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延伸。
“课堂式的教学,学生太多,老师顾及不来,工作室的小班教学,方便开展一对一辅导,交流一些创作实践中的个人经验,弥补学校课堂之外的知识空白,真正从理念过渡到实践。”工作室教师张丽芬说,这种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开展,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改变。“通过这种一代一代的传承,更能体会到身上肩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像苏献忠老师,有段时间每天都到工作室里,他原本可以把时间用来创作,但他花在了培养下一代身上。”
在工艺美院里,时时有大师“出没”,时时有名师“开小灶”,学校聘请的大师进校联合开发课程内容,教授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小班化的因材施教,更有效地促进了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据了解,工艺美院已在校内外建立“苏献忠+张丽芬”“曾映雪+赖颖秦”“许瑞峰+周金田”“李锦峰+郑振雷”“兰全盛+杨芳”“赖礼同+赖双安”等11个工作室,承担陶艺、传统雕塑、现代雕塑、陶瓷材料等教学实训课程教学,以及在校学生创作实践指导。
可以说,现代学徒制教学在培养陶瓷艺术人才中大放异彩。我县正是把技艺传承作为使命,把“工匠精神”融入血液,把文化弘扬摆在首位,追求完美和极致,精雕细琢,推陈出新,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陶瓷接班人,讲好陶瓷故事,让千年陶瓷文化技艺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我县大力传承与创新陶瓷技艺,培育陶瓷艺术人才的今天,就是德化陶瓷产业跨越发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