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瓷中君子”绞胎瓷 第三次入选美术教材
近日,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焦作绞胎瓷入选全国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电子教材。据了解,焦作绞胎瓷于2006年首次入选全国义务教育美术教材,2013年又把焦作绞胎瓷选入全国义务教育美术教材。这是绞胎瓷第三次走进中小学生课堂中。
【喜报】
焦作绞胎瓷第三次入选全国义务教育美术教材
记者获悉,由教育部2018年审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九年级下册《美术》电子教材中,来自焦作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由非遗传承人柴战柱创作的两件绞胎瓷作品《中华龙》《硕果累累》入选其中。教材在介绍《中华龙》作品时,这样描述:中华民族自古是仰古、尊祖、崇德尚礼的民族,龙是华夏的图腾,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精神的创造,符号的创造,本设计便是以中华龙为基本造型。
在介绍《硕果累累》作品时说:此作品以拉胎雕刻烧制成型,以红绿白三种颜色瓷泥制成,将一颗颗葡萄刻画得晶莹剔透,展现了丰收时的景象。
同时,《中华龙》入选九年义务教材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电子教材。教材中这样介绍: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泥进行混合,流露出自然的纹路,祥云般的花纹,表现出云龙在天,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
【传承】
让传统文化
走进中小学生课堂
近日,记者走进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的展厅,满目尽是五彩斑斓的瓷器,似玉柱,似宝瓶,似银盘,似花屏,似织锦,更有那么多人物、生灵的造型,栩栩如生。若定神凝视,这些瓷器仿佛会动,就像是一群活泼的女子捧着画作、捧着雕塑、捧着书法、捧着不可言说的意境,款款而来,乱花迷眼。
据了解,绞胎瓷是瓷器中的一道奇观。它胎中带有花纹,釉色透明,花色斑驳,自然天成,有“表里如一”的美誉,北宋时已享有盛誉,重要窑址在焦作修武当阳峪。
绞胎瓷源于唐,兴于宋,亦称“透花瓷”。其制作原理是,利用不同色调的坯土料分别制成坯泥,并把不同色调的坯泥擀成板块,相互叠合,再进行绞揉、切片、拼接、贴合、挤压,制作成型,然后上釉烧制。这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做到表里如一、内外通透、一瓷一品、不可复制的陶瓷品种,故有“瓷中君子”之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文化的兴盛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绞胎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中小学生课堂,从娃娃抓起,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其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柴战柱感慨地说。
柴战柱简介
★中国绞胎瓷恢复创始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阳峪绞胎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大国非遗工匠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
★河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
★中国文化产业百强人物
★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