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傍晚的河南洛宁县罗岭乡前河村,空气中飘满泥土的芬芳。
红色灯笼亮起,映照在老民房与新打的夯土墙组成的“洛阳三彩”展览馆上。三彩釉画拼成的《八方门神》流光溢彩,上千只陶碗紧密排列而成了壁画《宙》,神秘图案“河图洛书”隐于三彩环艺《河洛》之中。
在这里,缸是花盆、护杆、沿路的垃圾桶,也是指路牌、警示牌。缸,还是“陶宝创意店”里的展台、会议室里的几案。山谷间绵延的步道,也由大陶缸摆放、切割、填充而铺成,名曰缸圈路。
“缸是彩陶文化的鼻祖。诞生了仰韶文化的这片土地上,5000年窑火不熄,见证中华文明和陶瓷文化的发展。”陶艺村创建人郭爱和说,“选择用陶缸来装点山村,是为了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山村。”
村里,窑洞居艺术酒店正在改造建设,中国三彩艺术博物馆、陶瓷大师创作营、古窑博物馆、豫西民居艺术馆也正在设计中。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交通闭塞,村里只有坑坑洼洼的土路,农作物单一,村民大都住在破旧小平房里,家里除了电灯,啥电器也不能用。
艺术改变了乡村,也改变着这里的村民。
用陶瓷艺术改造村落,把山川变公园
5年前,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外出旅游,偶然经过洛宁县前河村花树凹。“那天花开正好,山绿水秀。去村民们家里吃饭,他们不仅做饭好吃,还待人淳朴不愿收钱,让我非常感动。”郭爱和回忆说,“家乡有这么好的地方,没人知道太可惜!”郭爱和决定在此筹划建设陶艺村,让“洛阳三彩”艺术融入大自然。
想法虽好,但县乡政府有些担忧。“洛宁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每笔资金都精打细算,把艺术和社会资源作为无形资产投资,还是头一回。”罗岭乡乡长王红光说。经过深入研究后,他们最终认同了郭爱和的理念,顶着压力,投资1500万元给项目做配套建设。
郭爱和也尽力掏腰包。有村民想接着种地,郭爱和白送种子还给补贴;获赔最多的村民听说房子估价五六十万元,“自己都吓了一跳”……大伙儿心里舒坦,干活儿就勤快。很快,100多车垃圾被清理走,油菜、向日葵等大面积铺开来。
郭爱和团队还重造山川道路。租来旋耕机、收集碎石块,用9999只水缸塑造起伏的丘陵和蜿蜒的小路,依山就势种满坡地花卉。“以大地为画布,把山川变公园,不怕多花钱,就怕不好看。”郭爱和说。
改造带来了惊喜。占地面积约3000亩的村落,由原来的“山不奇形、水不流声”,变成新旧建筑艺术点缀、四季鲜花艳丽盛开的景观。有陶瓷缸铺设的“陶瓷之路”,还有错落有致的梯田,一步一景、目不暇接,艺术景观与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美不胜收。
“颜值”与实惠齐升,村民的脱贫信心越来越足
让村民受益不能光靠“颜值”,怎样带来更多实惠?
郭爱和深知,艺术家的优势在于认知度,以及对事物的艺术改造力和宣传渠道。去年12月,陶艺村首次举办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的公益艺术“快闪”活动,近百位艺术家捐献出100幅作品,爱心人士捐款20万元。加上前两届的艺术展,活动共收到作品223幅、善款34万余元,全部用于当地贫困山区适学儿童美术教育。
艺术家们到陶艺村有收获,村民们也逐渐获得实惠。
陶艺村常住12名员工,经常还有游客前来参观,57岁的村民韩凤晓负责做饭,一个月能拿3000元工资,“心里满足得很。山里地薄,种庄稼不赚钱,原来一亩地一年最多收入两三百元,陶艺村给俺们带来了福气。”“还给咱家一个好儿媳呢!”丈夫吉京涛喜滋滋地接过话茬,去年4月30日,郭爱和的妻子做媒,介绍员工郝玉静和韩凤晓的儿子相亲,今年1月,不要彩礼不铺张,两人喜结良缘。
村子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对脱贫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贫困户吉志中搬出破窑洞,获赔补偿7万多元,自己又筹了2万多元盖新房子,“以后游客多了,我卖雪糕、矿泉水改善生活,挣钱多了就寻个媳妇儿。”一番话,让邻居们笑出了声。
村子里建起美育画室,艺术风气起来了
今年年初,陶艺村通过旅游景点审批,可收取20元一张的门票,这可谓是笔“实惠钱”。郭爱和却决定:“买门票送三彩盏,收益全部用于扶贫。”村民们有些不明白:“这样搞开发,玩的啥新鲜?”郭爱和说,他的目的不是投资,而是为乡村振兴建立审美。
别人做艺术品,生怕“养在闺中人不识”,郭爱和却反其道行之,跑来大山深处做陶艺村;一般人做投资,选择“大干快干”回笼资金,陶艺村却细细揣摩慢慢建,为啥?
郭爱和认为,扶贫不单纯是钱的问题。“洛宁环境美,就是因为没被破坏。更精准的扶贫,应该是授之以渔,让村民们具备审美、创造美的能力。”按照这个思路,郭爱和在附近村里建起6所美育画室,组织“小手画三彩”活动,请孩子们用画笔表现心目中的美丽乡村,并烧制成三彩作品,以此培养孩子们向往美好的内生动力。“我们要利用这个平台,讲好陶瓷故事,帮助罗岭乡通过艺术振兴乡村。”郭爱和说。
小山村的改变也悄然而至。准备在三层新房做餐饮的吉京涛,近日在反复琢磨自家的装修风格,从山上拉回的树根被他细心打磨,“以前肯定当柴烧了,现在村里人都争着要,准备放门口招揽生意,还要请郭老师给设计设计,咱得讲究美。”
“村里的艺术风气起来了,成了乡村艺术公园。按照这个模式,以后会有更多艺术家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为更多贫困山区带来新变化、新生活。”郭爱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