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和平,1978年生于陕西省富平,工艺美术师、陶瓷工艺师。佛山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佛山市潘汾淋文化艺术馆常务理事、佛山市柴烧陶瓷艺术研究会副主任,广东省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客座讲师。1999年跟随杨英才大师来佛山制作陶制器皿。2012年创建刘和平工作室,2014年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潘汾淋,创建了陶本堂柴烧艺术空间。作品以柴烧茶器、花器、香器为主,数量多达上千件,曾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各种大奖。
刘和平来自陕西耀洲窑故里——铜川陈炉古镇,是一位拉坯高手,擅长柴烧陶器制作。与很多青年陶艺家一样,经过多年的摸索积累,如今刘和平在石湾海口村设立了工作室“陶本堂”。
跟随杨英才大师
南下石湾
因为爱喝茶,刘和平运用拉坯技术主攻茶器、花器、香器的制作。在他的工作室,摆满了陶制茶壶、茶杯、茶仓等,甚至还有一个陶制炭炉。采访当天,他的朋友孙先军正在一旁为记者烹煮茶水。刘和平说,相比瓷器,陶制茶杯不显汤色,难以清洗,难以像瓷那样还原茶的真味,但是陶器也自有素雅古朴风格,吸引了喜欢这种风格的茶友。
1999年,刘和平跟随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杨英才,从老家来到佛山学习现代陶艺制作。刘和平至今还记得,当时全国20多位陶艺家在他家乡召开研讨会,杨英才对他说“去佛山看看吧!”结果,刘和平跟随杨英才南下,在石湾考察了3个月,最后决定留下来。刘和平在杨英才的“土天陶艺”工作室工作了5年。
2005年,刘和平进入南风古灶旅游公司从事陶艺设计,利用南风古灶的柴烧龙窑,他连续策划组织了多场国际柴烧活动。日、韩、印、英、美、德等各国陶艺家都齐聚石湾南风古灶,集体参与柴烧创作,让刘和平大开眼界,并结识了很多国际陶艺大师。2012年,刘和平离开公司,成立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2014年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潘汾淋为师,成为了“蚂蚁军团”成员,并创建了“陶本堂”柴烧艺术空间。
耀洲窑高手
展现拉坯技艺
中国的拉坯早在新石期时代便已出现,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一件辛苦活。回想当年学拉坯,刘和平说,“很辛苦,每月只有120元,跟着师傅学了三年才出师!”刘和平给记者演示了拉坯的过程,“这团泥要先揉一会儿,像揉面粉那样,但是陶泥更难揉。”揉泥的目的是将泥料中残余气泡以手工搓揉的方法排出,并使泥料中的水分进一步均匀,以防止烧成过程中产生气泡、变形或开裂。
据介绍,一件陶艺作品至少要经过练泥、揉泥、拉坯、修制几个阶段,拉坯要用巧劲,否则手臂很容易酸痛受伤。刘和平介绍,拉的时候要用手指节上一个点发力,逐渐扩大,拉坯过程中手部动作最好配合运气,拉出来的器皿才能气韵流畅,“虽然看上去好像很简单,但整个过程有十几道工序,每个步骤都很有讲究。”
拉坯还有一定尺寸要求,大的器皿比如泡菜大缸和酒厂盛酒的酒缸,基本就是用泥条盘筑法,工人拖着一条泥条盘成圆形。刘和平说,拉坯的器皿可以做得很小,“指甲盖这么大的我也做过,是创作时用来装饰大器皿用的。”他将这种表现手法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无限生长》中,一尊大瓶的表面上粘满了各种形状的小器皿,就像母瓶身上长出了无数的小器皿,表现陶器的传承。
刘和平还给记者展示了一个别致的耀州窑酒器——倒流壶,这是一个起源于宋代的古老器形,壶盖与壶身连为一体,酒从底部注入,从壶嘴倒出饮用,即便酒器放正,就也不会从底部开口处流出。酒器上雕刻了精致的花纹。刘和平说,这是耀州窑经典的青瓷刻花工艺。耀州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北方青瓷的代表。
看好石湾
坚持现代柴烧陶器创作
艺术来源于生活。刘和平从生活中发现了美,再运用到创作中,制作出观赏性和实用性结合的作品,让人们享受到一种精神上的美,这为他的陶艺创作增添了无穷动力。刘和平一直坚持传统柴烧,他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作品出窑的时刻,哀乐均熔于一炉。刘和平还学会了自建柴烧窑炉,与一帮朋友致力于中国柴烧文化的推广。
“我是一个泥巴匠,虽然被评为了工艺美术师,但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技工。一个人专心地去做一件事,每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完美、极致,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刘和平说,自己家乡是传统的陶瓷产区,母亲就在陶艺厂做碗,小时候的玩具就是泥土和窑炉,在窑边摔泥炮,爬上窑背烤饼、烤土豆。
“特别是每到清晨,就能听到‘叮当叮当’的敲碗声,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刘和平说,陶瓷就是融于他血液中的文化基因,虽然家乡是传统耀洲窑产区,但是如今也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不少亲戚朋友都希望他回家乡创业,但是刘和平认为,北方窑系制作以传统器形为主,现代器形制作比较少,来佛山可以尝试制作更有现代气息的陶艺作品,如今石湾陶艺产品种类很多、风格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