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出土的辽代瓷器,南海打捞出的宋青釉碗,宁夏灵武发现的西夏瓷……60件残缺的陶瓷文物,分别从全国多地文物单位运抵武汉,在未来30天将成为古陶瓷修复教学的实践教具。
古陶瓷修复难度极大,要求极高。如今,这一“父传子”“师传徒”的口手相传技艺已到濒临消亡境地。
6月20日,国家艺术基金“古陶瓷修复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在湖北工业大学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青年学员将接受为期1个月的集中培训。
古陶瓷修复亟须传承
湖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湖北省国有单位收藏的18.7万件陶瓷文物里,就有近半数存在破损情况,亟待保护修复。但古陶瓷保护修复领域长期以来人才短缺,理论研究不足。
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修复专家纪东歌,作为本次培训主讲人来汉,因为参拍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网友热烈追捧,被称为故宫“网红”修复师。她说,因为这部电影大受欢迎,愿意加入文物修复行业的年轻人确实多了,但文物修复是需要极度耐心的工作。
72岁的蒋道银来自上海,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陶瓷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从事古陶瓷修复40多年,为全国各大博物馆修复陶瓷500多件,被称为中国古陶瓷修复领域第一人,曾修复了上海博物馆馆藏之宝素三彩鸦型香薰,以及唐代彩绘陶仕女俑等珍贵文物,还为鲁迅纪念馆复制了鲁迅石膏面模。他说,完全掌握这门技术工艺、仍在一线不断实践的工作者屈指可数,全国大约不到100人。再不抓紧传承,连博物馆里,都难看到精品文物的完整样貌。
带着陶瓷文物来学艺
国家艺术基金2013年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2018年,湖北工业大学联合湖北省文物信息中心申报“古陶瓷修复青年人才培养”项目,获批立项。
项目启动以来,收到来自北京、天津、内蒙古、福建、安徽、海南、宁夏等180余人报名,经专家评审遴选出30名正式学员。
由参训学员带来的各地陶瓷文物,以及湖北省文物信息中心提供的古陶瓷,共计60件,供学员们学习、琢磨修复技艺。
学员李剑来自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他带来4件古陶瓷文物,包括宋青白釉刻划花碗、宋青釉出筋小碗、明代青花小杯等。他说,南海打捞出来的大量陶瓷文物,亟须修复鉴别,这是促使他潜心学艺的最大动力。
在保护前提下修复
采访过程中,纪东歌、李剑都提到目前古陶瓷修复缺乏统一标准,大家都希望专家系统梳理和归纳我国古陶瓷修复技艺的理论体系。
国内文物权威专家、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副会长贾文忠,专程赶来授课。他表示,在多年考察、寻访各地民间文物时,他看到不少“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民间收藏者将保存完好的铜鼎拿砂纸打磨除锈,打磨过后亮晶晶,实际上破坏了历史价值。老窑瓷碗有斑痕、包浆,就用醋或“84”液泡,泡过之后跟新的一样,就丧失了历史印记。贾文忠说:“在没有文物保护知识的前提下‘修复’,那就是在毁文物。”
纪东歌介绍,现在文物修复已采用大量高科技设备,就像医院给病人治病一样,X光照射、CT机等都转化给文物“治病”,让文物修复工作更加准确,更加科学。比如在修复陶瓷文物时,通过X光、CT等就能掌握裂痕走向、内损长宽等肉眼观察不到的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