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座谈与颁证大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丽水龙泉的胡兆雄,在颁证大会上被正式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殊荣。
他是本届评选中,唯一一位获得该殊荣的龙泉青瓷匠人。如今,他成了龙泉青瓷界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夏日的龙泉,骄阳似火。
初见胡兆雄,他正闷在自己的瓷厂里,和一众工人们坐在一起,埋头“耕耘”。
只见他脸上挂满汗珠,双手沾满泥水,手指力道均匀地拉着泥坯。那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眼神,仿佛要把自己全部的能量,都倾注到眼前这个泥坯里。不消一刻,一只半臂高的瓶状泥坯,便完美地呈现在工作台上。
“我这一辈子只会干一件事,那就是做青瓷。” 胡兆雄对记者憨笑道。
很难想象,这个笑容质朴,还沾着一身泥水的制瓷工匠,是目前龙泉青瓷业界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结缘青瓷
开启30余载瓷艺人生
1965年出生于遂昌的胡兆雄,今年刚满53岁。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却早已成绩斐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副会长、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熟悉胡兆雄的人都知道,他曾是龙泉最年轻的国营瓷厂副厂长,也是当年难得的“科班秀才”。在那个论资排辈的年代,年轻的他早已备受瞩目。
1986年,刚刚20出头的胡兆雄,从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的陶瓷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龙泉国营瓷厂工作。
因为“科班出身”,加上踏实肯干、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胡兆雄在一线车间里虚心学艺,积极探索制瓷技艺,年纪轻轻就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
工作的第二年,他就被提升为厂里的技术科长。
1988年,他更是被委以重任,担任技术副厂长,负责瓷厂的新品研制、技术开发和骨干培训等诸多工作。
与此同时,胡兆雄结识了同在国营瓷厂工作的郑一萍,组建起了幸福的“制瓷之家”。
可人生如制瓷一般,不可能永远一番坦途。
1995年,国营瓷厂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不甘于在“铁饭碗”中沉寂的他,毅然离开了国营瓷厂,并在1996年创办了自己的私营青瓷厂——龙泉市天工瓷厂,开启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在工厂刚起步阶段,一切都很艰难。有时为了赶货,胡兆雄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也要骑着自行车赶到厂里烧窑。“有一次,晚上下大暴雨,我骑着自行车赶往厂里,结果半路上被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打中,连人带车摔进了田里……”回想起早期创业的艰辛,胡兆雄感慨地说。
所幸他赶上了好时代。在自身的努力奋斗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的瓷厂发展蒸蒸日上,他的制瓷技艺水平也越发炉火纯青。
匠人匠心
以青瓷献礼G20峰会
“坚持立足于传统,以古今中外制瓷技艺精髓为师表,探索现代青瓷创作。”这是胡兆雄对自己制瓷的要求。
从业32年,他始终秉持着这一份匠人匠心,潜心探索龙泉青瓷工艺的研究、发展与创新。不仅在青瓷理论研究上,收获丰硕成果;也在制瓷技术革新上,取得诸多突破;更在青瓷作品创作中,获得骄人业绩。
在青瓷工艺研究方面,胡兆雄先后撰写数十篇专业论文,在《中国陶瓷》《中国陶瓷工业》《考古学集刊》等国家级、省级专刊上发表。
在钻研和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胡兆雄锐意创新。他不仅在青瓷堆花、青瓷点彩、哥弟混合、色泥绞胎、大花瓶制作等工艺技术上有了进一步提升,还自主研发出了着色稳定、色泽温润的梅子青、粉青等名贵青釉的独特釉料配方投入生产。
此外,胡兆雄还主持完成了“200万件高档青瓷生产线技改工程”“青瓷原料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和“龙泉青瓷高效节能烧制技术开发”等项目,极大地降低了青瓷烧制的能耗,提高了青瓷釉呈色的稳定性和产品合格率。其取得的十多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当然,最为人称道的,还是胡兆雄在青瓷艺术品创作上取得的成绩。尤其是他的釉色调制、色泥绞胎和浮雕等工艺都极其精湛。由他手工创作的青瓷作品,大气古朴、晶莹温润,如凝脂碧水般富有生气。
从业至今,胡兆雄已有《江南春》《月明风清》《闲云随风》《秋实》等几十件作品被国内外著名博物馆永久收藏。而由他创作的《G20双耳瓶》《如意尊》《长颈观音瓶》等诸多作品,更是被作为国礼,赠予诸多外国元首。
其中,献礼G20峰会的《G20双耳瓶》,是近年来胡兆雄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它的整体设计庄重古朴、落落大方,尤其那一对双耳,采用了中国传统玉雕中龙凤呈祥的样式,巧妙通过器形融入了“G20”的字母和数字符号,形象生动诠释主题。但它的器身高度达60厘米,釉层特别厚实,是釉色纯正的梅子青,整体烧制成功的难度极大。
“青瓷是活的。同样的器型,同样的泥料、釉料,烧制出的结果都可能产生千变万化。所以青瓷要美,设计比例、制作上釉、入窑烧制,每一环节都很关键。”胡兆雄说。
为打造好这件作品,他每天废寝忘食地工作,不放过任何微小细节。带领团队将设计稿改了10余次,只为让双耳瓶的颈部线条趋于完美;一次次不惜血本地调试、烧制,只为能给作品配制出最完美的釉色……
历时半年,这件作品终于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理想效果,成功入选G20峰会元首礼,赢得了业内专家和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德艺俱佳
成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立身为人应有格,从艺修炼尽在心。” 胡兆雄说,这是他的人生信条。
在他看来,从艺,就是要重视技艺的勤苦训练;同时,也要明白技艺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修心。
“制瓷人就是匠人,更要保有一颗勇于求索的匠心、坚持到底的初心。”他时常这样告诫自己。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8年5月14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发文公告,确定了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最终名单,本届全国共有89人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胡兆雄也在其列。6月9日,他赶赴北京参与本届座谈和颁证大会,并正式受奖。
众所周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授予国内工艺美术创作者的国家级称号,也代表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最高荣誉。作为此次唯一入选的龙泉青瓷工艺美术大师,胡兆雄在深感荣幸的同时,也倍感压力。
“这样的荣誉落在我身上,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感觉到肩上青瓷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担子更重了。”胡兆雄说。
多年来,他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不仅拜师“青瓷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深研青瓷技艺;更积极与国内外陶瓷工艺界的同仁交流切磋。现如今,胡兆雄的妻子郑一萍已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胡兆雄自身也培养出了胡友旺、郑卫东、胡晓等多名龙泉青瓷制作的后起新秀和大批熟练技术工人。
做青瓷, 终究是一份“苦差事”。日复一日,与泥土、刻刀、釉水、窑火等最简单的元素打交道。这既是在打磨制瓷匠人的技术,也是在打磨匠人的一颗匠心。
“我这个人没别的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做青瓷。”胡兆雄笑着说。
多年的制瓷岁月,早已将踏实苦干、低调做人的性格渗入了他的骨髓。为了做出满意的作品,胡兆雄常常是一连十几天、一天十几小时地泡在瓷厂里。
即便现在成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胡兆雄依然还和多年前那个刚出国营瓷厂、埋头打拼的小伙一样,低调谦逊、毫无架子。
每天,他都要钻到瓷厂的生产一线,厂区哪里有瓷器生产的空位,他就在哪里坐下。和普通工人们挤在一处,并肩蹲坐在瓷厂的工作台前,醉心于自己的青瓷创作。
“做青瓷,是一辈子的事。制瓷技艺是学无止境的,也是值得一辈子琢磨的。”胡兆雄目光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