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次的落锤,几小时的劳作,不断重复的淬火、锤打……凭着一双手,以铜为布,以锤为笔,“画”出各种精美绝伦的铜雕作品,这是匠心与铜的碰撞。
随着岁月的流逝,铜雕的群众基础正在退化,铜雕艺人年龄断层,后继人才培养跟不上,铜雕传承情况不容乐观。但在西街街道周村村,有这样一位小伙,他接过铜雕传承的接力棒,努力学习铜雕技艺,在让铜器回归日常生活的道路上慢慢前行,他就是“98后”小匠人廖鑫亮。
旅行邂逅,与铜雕的初遇
旅行遇上铜雕,对于廖鑫亮来说,那是一次“邂逅”,是一种缘分。“在我20多年的人生当中,我很少一眼就喜欢上一样东西。而当我第一次看到那些铜雕作品的时候,我就深深地被这种艺术形态所吸引。”
2013年暑假,廖鑫亮同父母前往杭州游玩,来到了位于河坊街上的江南铜屋。气势磅礴的回廊穿连,玲珑剔透的九层铜塔,铜光闪烁的全铜家具,在这个凝聚五代传承的艺术世界里,中华老字号与现代工艺的完美融合深深地震撼了当时年仅15岁的廖鑫亮。
“那是一个铜的世界,是个房内、房外、房体都是色彩斑斓的铜艺术宫殿。”在廖鑫亮的印象中,铜是单色调,是一种很刚硬的材料。但是廖鑫亮发现,在那里,铜能变成时尚又精致的器物,就像生命获得了另一种延续,其气质不再冰冷刚硬,而是带上了个体的温度和性情。
正是那次相遇,让廖鑫亮的人生有了改变。一有时间,他就上网搜索有关铜雕的资料,旅游的地点也由过去的各地改为固定的江南铜屋,廖鑫亮与铜雕之间,仿佛具有了某种宿命般的价值和意义。
机缘巧合,之后的某次江南铜屋之行,廖鑫亮遇上了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朱军岷。“当时我是很紧张的,但我又怕错过这次机会,不知何时才能再遇朱大师。”一种对铜雕的热爱,让老师、同学印象中腼腆的廖鑫亮鼓起勇气敲开朱军岷大师办公室的大门。“当朱大师拉着我的手,看了手背,又检查了手心,比划了手指的长度,又要跟我掰手腕试力度,最后答应收我为徒的时候,我就知道,这辈子,我与铜雕的缘分再也解不开了。”
“叮叮铛铛”间,心灵相知
淬火后质地变软的铜片从水中取出,置于木桩上,再从桌上的十几把白钢刻刀中拿起一把,右手握住小榔头,左手调整好刻刀角度,就着桩上木窝的弧度,伴随着“叮叮铛铛”的锤击声,铜片表面落下丝丝印记……在江南铜屋的工作室内,廖鑫亮沉浸在手工打造茶具的专注之中。由于正处于求学的年纪,廖鑫亮只有寒暑假的时间才能跟随师傅学习,所以他认为,自己需要比别人更加努力。
学艺的时光是枯燥而辛苦的,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作为一名爱玩爱闹的“98后”,廖鑫亮也出现过心烦气躁,甚至想到过放弃。铜雕手艺是项纯手工活,想要做出各种铜制作品,就靠一双手敲敲打打。“制作铜雕的过程,就像驯服一匹烈马,不能急功近利。你需要耐心地利用手中的锤,一锤一个印,打出层次感,顺着它的变化合理地诱导出想要的效果。”廖鑫亮告诉记者,做铜雕靠的全是手上功夫,经常需要连续几小时的劳作,刚开始学时,一天敲下来手臂酸得都抬不起来。有时稍一走神,锤子敲到手指,钻心的疼。
反复的篆刻与打磨中,廖鑫亮的性格逐渐变得沉稳,也让他懂得了如何克制自己的内心。每次敲打累了,廖鑫亮喜欢拿着铜片,细细揣摩上面的纹路,就当练练自己的定力。为什么说是定力,因为看似简单的铜片,从浅浅的铜盆,到深深的弧度、更流畅的曲线,需要不断重复淬火、重复锤打。
“打铜也不是瞎锤就可以,铜片只有2毫米厚,要结合每一锤的手型、力道、角度等等,如果有一点没把握好,一锤子下去,铜片背后就是一个洞,整个作品就毁了。”为了保证手感,敲打出精致的铜片纹理,廖鑫亮坚持不戴手套赤手上阵。也正因为如此,他时常会锤到手指,打出血泡。
每当打出一件比较满意的作品,廖鑫亮的内心就十分喜悦。“每一刻的匠造,都无法复制。我可以把只有2毫米厚的铜片,经过百锤千锤的锻打,变成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美工艺品,很有成就感。”
传承与弘扬,来自“98后”的坚守
一门传统民间艺术,只有代代相传,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我感觉自己也是比较贪玩,但是也是十分努力的。”廖鑫亮坦言,作为一名“98后”的手艺人,他也深知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在廖鑫亮看来,所谓的传承,就是把铜雕这门手艺学精,努力做出自己的创新,让铜雕这门技艺在更大的舞台上亮相,让更多的人知道铜雕的文化、历史与魅力。作为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筹)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既要学习青瓷制作技艺,又要学习铜雕技艺,廖鑫亮是忙碌的。如何平衡好两者的时间,他并不担心。“不管是一片铜还是一块泥,你都可以藏身于材料背后,融入自己的个性,它的轮廓由你决定,它精细入微的纹理由你所锻造,最终跳出来的,仍是你的艺术之舞。”在他的眼中,两者是共通的。
廖鑫亮选择以茶器切入创作,与静谧生活息息相关,秉承着可以“为茶添点铜与瓷”的理念,他心心念念想要促成的,是将青瓷与铜雕连接在一起,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如今,他已经可以自己做些小器具。努力地把对艺术的理解融入到生活中来,从最简单的器物切入去不断寻找青瓷与铜雕的完美融合,来进行空间营造,廖鑫亮说,在铜雕上注入龙泉青瓷的元素,让它成为更有温度的生命,这是值得他一辈子去探索的。
“铜雕是中国手工的证明,说小了它是匠人一路坚持下来的情怀与追求,但每一下都是敲打出来的匠心。”谈及未来,廖鑫亮信心满满,“它是中国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年轻一代都有责任和义务把铜雕技艺和铜文化传承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