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不止是养生的好时节,更加是一个需要避病的日子……
三伏天时间 2018年
初伏:2018年 7 月 17 日
中伏:2018年 7 月 27 日
末伏:2018年 8 月 16 日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很多人夏天都喜欢来杯清凉的冷饮,其实从健康角度来说,一杯热茶相比较一瓶冷饮更适合炎炎夏日。
为什么夏天热茶比冷饮更合适?
夏日一杯冷饮下肚,短暂来说自是凉快,但之后却一如既往闷热;相反,喝热茶当时虽热,但片刻之后热随汗出,凉爽极致且维持时间长。
这是由于夏天气温高,当环境温度接近或超过体温时,体内的热量只能以出汗蒸发的形式来散热,当热茶进入人体后,刺激了人体的温度感受器——中枢热敏神经元,信息传递到体温的调节中枢,再经过一系列的神经反射调节,皮肤毛细血管的毛孔迅速扩张,血流量大大增加,汗腺分泌加强,将人体深部的热带出体外,从而达到散热的作用。
夏日炎炎,一口气灌下一听冰冻可乐,咬掉几根棒冰是消暑的好享受。可是,对身体的危害,却无法用这一次的清爽弥补。
饭后人体血液大多集中于胃等消化器官,胃肠活动活跃,如果此时吃冷饮,胃壁粘膜血管相应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胃的活动减弱,难以对食物进行消化,形成饱胀状态,产生不适。饭后立即吃冷饮,会使胃酸分泌减少,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肠炎等疾患。心脏专科医生认为,饭后喝冰凉的饮品是心脏的最大克星。
七碗茶下腹,两腋清风生
三伏天气温高,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大量汗出可导致人体钾元素的流失,使人出现倦怠乏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精神困顿等不适症候,茶叶中含有丰富的钾,三伏天多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除此之外,还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寒有三九,热有三伏。” 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茶饮以“祛湿”为要。老茶不寒不火较顺和,有很好的祛湿养生、排汗之效。
茶要多喝,一日三道茶为宜,要避免太燥的茶才能祛火。适当饮用绿茶,白茶亦当令,四大乌龙亦适宜,岩茶、单丛以隔年为好。
三伏,喝茶养生,入静从容,静心戒嗔,乐观待事,心火不起便不惊邪阳,神不散漫便不引邪阴。
饮茶正当时,热茶更养生
研究表明,溶在热茶中的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芳香物质,可兴奋大脑神经,有利于对体温中枢进行调控,并能强心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加快代谢,使体内多余热量随尿液排出体外。
喝热茶还可促进血液流向体表,汗腺舒张,促进汗液排出,散发热量。有人测定,喝热茶9分钟后可使皮肤温度降低1℃-2℃,降温可维持20分钟以上。
四季喝同一种茶 ?
如果想以茶养生,那就不应全年只喝一种茶,而要根据季节选择茶叶。一般来说,现在比较公认的是夏季适宜饮绿茶。因为绿茶性寒,最能去火,有生津止 渴,消食化痰等作用。
冬季宜喝性温的红茶,茶性甘温,可养阳气,还含有丰富 的蛋白质和糖,能增强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
此外,秋季较适宜喝乌龙茶,因其茶性适中,不寒不热,有助于消除体内的 余热,还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等解秋燥的作用。
春季适宜喝花茶 (如茉莉花茶),花茶甘凉,有芳香辛散之气,不仅有利于散发体内的寒气,而且可以促进阳气升发,令人神清气爽。
不分体质喝茶 ?
茶叶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发酵茶。各类茶叶都有不同的适宜人群。不分体质喝茶,有可能带来一些不适表现。
例如,绿茶富含茶多酚和咖啡碱,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肠胃较弱的人应少 喝绿茶,特别不要空腹喝,否则可能出现“醉茶”现象。这类人可选择暖胃的红 茶,或在茶汤中加入牛奶、红糖。
铁观音、武夷岩茶等乌龙茶有较好的降血脂、助消化功效,还可在熬夜时饮用,能提神、解乏。普洱茶经过发酵工序后,茶性 温润,可去油腻,适合爱吃肉的人饮用。
温馨提示:
如对文中茶杯/茶具感兴趣,可联系博缘陶瓷购买收藏,联系方式:13600777720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