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你一眼,我就能在三分钟内用泥巴捏出你的造型,五分钟就能把你的精气神也展现出来。”杨英才,这位把工作室搬到南山镇南丹山脚下一个小村子的陶艺大师,就有这项绝活儿。
他的能耐远不止于此。杨英才精心研制出的南山五彩釉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被认定为佛山市及三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创作的作品《法》更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
回归自然追寻创作初心
在三水区北部古树撑天、山势险峻的南丹山脚下,杨英才创立的陶艺创作基地占据着一片依山傍水的旷野。
这位生于河南钧瓷胜地禹县的外乡人,1993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毕业后,只身南下广东,在佛山石湾师从潘伯林等大师学习陶艺。
杨英才:
刚到潘老师那报到时,他要考验我一下,让我先做一个月看看。一个月以后,他让我到财务那领800元钱,非常认可我的能力。那一个月我就是一门心思只顾制陶,发现一个人如果专注做一件事,那种劲头就会像激光那么有穿透力。
创作中的杨英才。
2004年是杨英才制陶生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他看到南山镇的招商信息,恰好自己也想找一处僻静的地方专心创作,于是来到南山镇考察环境,很快相中了南丹山脚下的这片沃土。
杨英才:
石湾周边制陶业非常发达,门类齐全,在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也难成长,而南山是一个让人感到松弛的地方。在这里就应该放弃手上的工具,伸出双手来捏陶泥。当时学雕塑出身的他已经摸透了制陶的全部工艺,因此也有足够的底气孤身来到南山创业。
精研陶艺五彩釉入选非遗
南丹山的自然风光给杨英才带来了无限灵感。“住到南山以后,我深受环境的启发,这里四面环山,风景如画,每天清晨阳光一出来,整个景色都变了,我看得如醉如痴。”杨英才表示。
南丹山脚下,杨英才的工作室依山傍水,风格古朴。
实际上,杨英才早就在酝酿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曾经接触过的石湾花瓷总是让杨英才联想到唐三彩,他希望在传承这种历史悠久的陶艺的基础上,烧制出独具岭南特色的“风景如画的陶瓷”。
经过无数次试验,杨英才结合南山镇的陶土资源,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为根本,依据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阳光等自然元素为装饰灵感,用金属氧化物着色,在中性火焰性质下用中高温烧制,终于研究出南山五彩釉。
杨英才:
釉就是陶衣,相当于给泥巴穿上衣服,当然还要经过精密的烧制,才能呈现出创作者想要的色彩。南山五彩釉作品在造型上的特点是松弛,釉色通透,冷暖色对比让人看着非常舒服。这是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同时也是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回归。
从杨英才的《晨》《开天辟地》等作品中可以看出,杨英才在创作中始终紧密关注时代风貌以及当代人的内心世界,这些有着强烈个人风格和符号特征的陶艺作品赢得业界广泛赞誉。《晨》入选“中国当代陶艺世界巡回展”,并被文化部收藏,作品《法》也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正式收藏。
杨英才作品《法》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
而南山五彩釉实现了从三彩到五彩中温釉的飞跃,使石湾花釉烧制技艺得以传承,其创新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在2017年7月的三水区区级非遗项目申报中获得成功,同年12月又成为佛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及乡人开办“新农人陶艺夜校”
如今已经成为中国陶艺大师的杨英才并不认为制陶是高深莫测的艺术,恰恰相反,趣味性才是陶艺的根本属性。“没有美术功底的人,也能玩五彩釉,在土坯上随性涂鸦,高温烧制后会给人惊喜,这是它的魅力之处。”杨英才说,只要有兴趣,釉就能成就制陶者。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山五彩釉,在三水区以及佛山市举办的各大文化活动中,总能看见杨英才的身影。自2016年开始,他还在工作室开办“新农人陶艺夜校”,每周一、三、五晚免费向周边的陶艺爱好者传授陶艺知识和技术,指导他们制作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传播南山五彩釉文化。
杨英才向参观者展示制陶工艺。
而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杨英才而言,艺术创作道路依然漫长。目前他正在南山五彩釉的体系下研究一种新的技法——飞来红,技术上是在陶器烧成环节加入水这一元素,希望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制成品产生一种天然的红色。
杨英才:
道法自然。我一直想把水引进陶瓷制作环节,在工艺上实现突破,这需要场地,需要环境,也需要胆识,我一定要实现这一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