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瓷器珍品中,有一件精美的元代梅瓶(见图)。瓶体不大,通体施青白釉,高19.5、口径2.6、足径6.5厘米。此瓶还带有一座,座高9.4、口径11.5、底径6.5厘米。瓶、座安放一体后通高24.7厘米。
该梅瓶口小,颈却不短,肩腹极丰满,圈足稍外撇,形制与其他梅瓶稍异,但大体相同。
梅瓶丰满的腹体沿肩上堆塑一精致的折枝梅。折枝梅纹饰线条流畅,气韵生动。行内认为,瓷器的各类器型中,梅瓶的造型是第一造型,其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第一。如果用于称赞这件瓷器珍品,可谓名副其实。
当然,我们不能“望物生义”,不要以为瓶体上堆塑了折枝梅就叫梅瓶,梅瓶是瓷器器型中瓶一类形体造型相近的瓶类器物。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论及梅的形制时说:“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历史上,梅瓶各大窑系都有,它出现于唐代,盛行在宋代。但是早期它并不叫“梅瓶”,而是叫“经瓶”。马未都对此曾作过解释:这跟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讲完之后,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显而易见,梅瓶就是大小酒铺里盛酒的瓶子。但它在唐宋时期称为“经瓶”,明清时期民间称其为梅瓶。
梅瓶虽然是实用的日用酒器,但不少器型造型优美,制作精美,往往又会成为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陶瓷艺术品,常常还用作插花用器。因此,唐宋以来历代梅瓶中有不少陶瓷艺术精品之作流传于世。通过这些传世作品,我们可以欣赏历代梅瓶的不同风格及其不同的审美趣味:宋代的梅瓶挺秀苗条,足直底小;元承宋制,但增加钟形盖(管柱形子口)、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等新器型梅瓶,开始有了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明清时期的梅瓶造型更丰富,有的造型优美,大多造型雄健、敦厚。除作实用酒瓶外,还出现了纯陈设用的珍贵艺术品——梅瓶。
总体而言,元明清以来,全国各窑口烧制的梅瓶中,以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此件梅瓶虽然施青白釉,但也算得上是一件精品。宋代景德镇就创烧成功青白瓷,青中有白,白中显青,“佳者莹缜如玉”,代表了南方青白瓷系的最高水平。当时景德镇的青白瓷烧制水平最高,产量最大,“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青白瓷装饰以印花、刻花为主,还有贴花等技法。此器就用了堆塑梅花技法。
此器另一特点就是附有瓶座,座为香炉式镂空座,三兽面足。颈部饰一圈串珠纹,镂空边沿也饰以细小的串珠纹,独具特色,这是景德镇元代瓷器的特殊装饰纹样。瓶器内、圈足内及座器内、外底露胎,胎质洁白细腻。
该梅瓶为江西省文物店于1978年在万年石镇街收购。1995年6月12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耿宝昌、张浦生、刘东瑞、赵百强、陈华沙)认为此器釉色滋润,为元代景德镇典型器形,并确认为一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