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巧手捏就千姿百态,陶瓷从坯泥到瓷器的神奇过程,总是令人惊叹。本期“一天”让我们跟随本报记者的镜头,走近“驻扎”在石狮永宁正源生态农场的台湾瓷器师傅——吴正宏。
▲高温烧制好的陶瓷等待出炉
每天早上8时,吴正宏起床洗漱之后,习惯性地观摩和擦拭自己的瓷器。吴正宏说,这更像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从中发现不足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随后,吴正宏会整理和收拾陶泥坯,感受陶泥的柔软、细腻和黏性程度,并尝试不同的配比,寻求原材料的创新,赋予陶瓷更多的质感。
▲靠着一双巧手制作出大型的仿古花瓶
10时左右,吴正宏准备做陶瓷了,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做一种“具有树皮”粗糙质感的瓷器。一旦开始做陶瓷,他的表情更加专注了,端坐在椅子上,启动陶艺拉坯机,双手包裹住坯泥,在不同力道的使用下,坯泥“乖乖”地改变着造型,他时不时地用手舀起一旁的水淋在坯泥上,大拇指转向瓷器的边缘位置进行精细化地修整造型……半个小时,一个精巧的插花瓶造型呈现,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展示台上晾干。
▲教小朋友塑造泥土的基本造型
14时,吴正宏带着记者前往“开窑”。这是一个见证奇迹的时刻,坯泥的陶瓷在高温作用下,成品即将呈现。开窑的那瞬间,一件件造型各异的瓷器显现在眼前,或杯子,或花瓶,或茶壶,千姿百态,颜色丰富多彩,极富美感。吴正宏像对待“新生儿”一般,将作品取出窑。
▲为客人介绍“土楼”造型的陶瓷
吴正宏今年已年过八旬,目前游走在大陆和台湾,常常传授青少年陶瓷技艺。他说:“能在晚年力所能及地在石狮推广普及陶瓷,是一种幸福。”
▲闲暇之余,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陶瓷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