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塑弥勒佛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参照我国早期引进的印度弥勒佛,依据唐末浙江奉化契此和尚的形象以瓷塑艺术塑造的地地道道的中国自己的弥勒佛。
人们常称之为瓷罗汉、笑佛、开心佛、大肚佛、平安佛、发财佛等,它是中国人民自己创造并十分喜欢的弥勒佛,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研究中国瓷塑弥勒佛,还须从印度弥勒佛谈起。印度弥勒佛,姓慈氏,名阿逸多,出生于南印度波罗奈国一个名叫波婆利的家庭。少时出家为佛弟子,后承佛授记,成为了释迦牟尼的接班人,也称未来佛或弥勒菩萨。
弥勒信仰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弥勒佛逐步从印度所特有形象演变为中国弥勒的形象,大致有三种类型的弥勒造像,即菩萨装弥勒、如来装弥勒、和尚装弥勒。
菩萨装弥勒
处于汉、晋时期,一般表现为弥勒在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等待下人间成佛的姿势。头戴皇冠,身披璎珞,庄严肃穆,一种为双腿交叉,称为“交叉弥勒”或“交脚弥勒”;另一种为右腿着地,左腿盘放置足于右膝上,右手支颐作思维之相,称为“思维菩萨”。
这是从印度最早传入中国的弥勒佛造像,比较原始地保存着印度佛像的原型。
如来装弥勒
大致从北魏开始,中国逐渐流行弥勒下生信仰,其造像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近似。常见有两种造像。一种是象释迦牟尼佛,多作高肉髻,通肩衣,结迦趺坐;另一种是双膝并屈,双足着地,双手抚膝或作说法相。
这时期的造像已在印度佛像的基础上加进了一些中国人的形象。
和尚装弥勒
和尚装弥勒即中国弥勒佛,处于唐末、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一位名叫契此的和尚,体胖腹大,看似疯疯颠颠,言语无定,常笑呵呵地背个布袋入市,见物乞物,袋中百物俱全,有时在人群中将袋中之物倾泻于地以奉他人,有时亦示人吉凶且必有灵验,时人谓之能测。
至北宋时期,人们开始用瓷塑和尚装弥勒佛形象,让弥勒佛形象走进了百姓家中。到了明朝,其形貌基本稳定,尤其是制瓷名家何朝宗手制弥勒佛造像,对瓷塑弥勒佛形象的确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至清代和民国时期,制瓷业快速发展,中国瓷塑弥勒佛制作水平又得到了极大提高,创造了双耳垂肩、开口大笑、大肚包容的中国瓷塑弥勒佛形象,创造了我国瓷塑人物雕像的辉煌历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十分尊崇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民族。
自从弥勒佛从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千余年的演进,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创造了中国弥勒佛及其瓷塑形象,这是中国瓷文化的骄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骄傲。
有哲人曾说中国瓷塑弥勒佛是集、真、善、美于一体的中国文化精华,是集中国社会、文化、艺术之大观。举目四望,凡炎黄子孙聚居之处,必有中国弥勒佛及其瓷塑形象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
纵观上下五千年,无论流芳于史册或民间的英雄人物,世人熟悉而形象在目者,孰能有几?惟中国弥勒佛形象如悬刊之日月。
温馨提示:如对文中陶瓷作品感兴趣,可添加微信:13600777720了解具体详情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