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关公信仰是中华民族的集体信仰,这种信仰影响了多个朝代、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是一种充满普世价值的信仰。这种信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因为《三国志》中记载的关羽生平事迹符合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标准,还有很多包括文化、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关公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终日随同刘备,八方征战,不畏艰险,武力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侧重刻画他神威勇武的一面,初对付黄巾军时先斩程远志,后在汜水关前“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已用,所以待之甚厚。”虽如此,仍未能得关羽之心。后有人叹曰:“权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款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反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放曹。当初若不是如此,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关羽的勇,惊世骇俗。“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闻名遐迩。关羽为见刘备,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一路拼杀,所到之处,无人可敌,无人可挡;“单刀赴会”,只身入敌深境,无人敢言,无人敢害。
关羽“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万代传颂。书载:“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酒食肉,全无痛苦之色。”虽然华佗医术高超,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不显形于面的,实属罕见。
正因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在一个具有真实生命的关公原形中,一个历史中的关公,文学艺术中的关公,生活中的英雄就这样孕育而生。
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全方位、多层次价值取向的人物形象和以具有着忠、孝、仁、义、智、信、勇、礼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完美人性的关公形象就呈现在中华民族世人的面前。
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信仰或精神支柱,从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格,同时也自然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或民族传统价值观。而关公的人格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或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存在形态。
因此,可以说关公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和景仰,演变为传统的伦理道德型的特殊历史人物,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演变,传统文化的“包装”和精心打造以及后人在对他的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信念、价值倾向和对他为人处世所持的评价态度。
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不为金银财宝所动,被佛、道、儒三教所崇信。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王”、“武圣人”之尊,商贾们更是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把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奉为武财神。
中华民众供奉财神有很久的历史渊源,各路财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逐步形成的,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传承至今。
在民众敬奉的所有财神中,武财神关公可为是影响力最大,信奉地域最广的财神了。关帝庙遍布全球各地,世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在全球的华化群族中,都信奉关公财神。
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几乎所有的公司、商铺、家庭、官方都敬拜武财神关公。现今关公被商界奉为财神,其忠义诚信精神已成为经商的至理信条。
温馨提示:
如对文中作品感兴趣,可联系博缘陶瓷购买收藏,联系方式:13600777720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微信咨询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