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礼腾给陶瓷作品上釉。
历经28载,将自南宋以来失传700多年的曜变天目釉复活,并不断改进创新,把研制成果变成产品, 他就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全福陶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礼腾。而今已届古稀之年的他,仍然投身于对“曜变天目釉”烧制技艺的探索与完善,他用行动对“最美工匠”作了最好的诠释。近日,记者来到广东全福陶瓷实业有限公司采访林礼腾,聆听他与“曜变天目釉”的故事。
“我小时候特别淘气,喜欢到田地里拿黏土捏制各种造型的小玩具。”林礼腾介绍说,他17岁开始学习烧制陶瓷,随后在家乡枫溪全福村办厂,从做工艺瓷到彩瓷,生意从小做到大。1990年他到日本参观考察,在东京博物馆亲眼观看了幸存于世的三个中国宋代曜变天目茶盏中最精美的一个,受到强烈的震撼。在详细了解其历史后,他产生浓厚兴趣并立志要重现这一种失传700多年的陶瓷烧制“神技”。
林礼腾介绍说,曜变天目陶瓷,是我国宋代建窑极富偶然性和神秘性的珍贵名瓷。其烧制技艺之所以被称为“神技”,一方面是因为施同一种釉色的产品,一经烧制便呈现出色彩斑斓、斑点各异、变化莫测的效果来,是人意不可及的鬼斧神工之作;另方面是因为其配方特殊,烧制困难,成品率极低,几万件产品中往往只有一两件满意的成品,仿佛是上天所赐。
“失传数百年的技艺,无师传授,无理论支撑,要想成功确是困难重重,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林礼腾说。回国后,他开始潜心钻研,凭借着自己做陶瓷生产的经验和理解,与厂里技术工一起夜以继日进行实验。自己动手配料、灌浆、修坯、施釉、烧制……林礼腾废寝忘食地研究:无数个夜晚,他和员工一起研究技法直到深夜;无数次,他满怀希望地打开窑门,等来的却是失望。无数次的失败试验,使他之前赚来的巨款几乎都“烧光”了。谈到这里,林礼腾摇了摇头说:“想起那段艰辛岁月,至今仍觉得十分心酸。”他反复经历失败、放弃、绝望,但是强烈的使命感和对艺术创作的冲动,最终驱使林礼腾继续探索的步伐。
皇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9月的一个早上,打开窑炉时,一只带有红色圆形斑点的花瓶宛如“穿越时空”,再现在他面前。当时,所有人都惊叫起来,林礼腾更是欣喜若狂,当场留下热泪。“这个釉面很像在日本看到的,不!比它更漂亮!”林礼腾兴奋地说道,失传了700多年的技艺已逐渐掀开神秘的面纱。
如今,这个花瓶放置在他公司五楼的展厅里,周边铺满了废瓷片,每一片瓷片上都标有编号。“这都是那些年失败样品的标本,为的是记录实验失败的形态,进行原因分析。”林礼腾指着这些废瓷片说,这展示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砸掉的样品能装好几辆卡车。
13年的锲而不舍,终于窥见曜变天目陶瓷烧制技艺的一些门道,这更加坚定了林礼腾继续走下去的决心。又经过不懈的努力,林礼腾曜变天目陶瓷烧制技艺日臻成熟。作品无论是在色彩的丰富、器形的大小多样,还是在成品率方面都较之南宋时有很大的超越。尤其是在色彩上,达到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境界,灿若星辰,美如天花,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但是,林礼腾并不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求变求新,曜变天目釉在潮州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性突破。他成功研制出“曜变黑天目”、“金天目”等新系列,大大丰富了“曜变天目釉”瓷器的艺术种类。
2007年7月,林礼腾“红色曜变天目陶瓷制作方法及其使用的陶瓷釉”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权;2012年,其研制的曜变天目陶瓷系列被国家专业检测机构认定为是“对我国传统宋代名窑产品的传承与创新”。2016年4月15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更是为其专门召开了“曜变天目瓷器珍品鉴赏会”,认定其“曜变金圈釉”是新中国成立后对这一种釉种创新的重大贡献,也是唯一的。他创作的曜变“金圈釉冬瓜瓶”、“20寸八宝瓶”、“仿古花瓶”等一批作品也分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南海北区、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美术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等国家重要机构、展馆所收藏。每一次参加展览评比,其作品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摘取金奖殊荣,到目前已获得各类大奖30多次。
由于窑变的天然性,曜变天目陶瓷烧制的成品率仍不高。成品率虽低,林礼腾也不降低标准,他把那些出窑后不尽其意的陶瓷都敲碎。有人让他售出次品瓷器,补回一些成本,然而林礼腾并不动心。在他的眼中,成不了曜变天目精品瓷器,便没有保留的价值。
林礼腾在“曜变天目釉”方面的成就,也引起了外国商人的关注。他们多次开出高价欲购买“曜变天目釉”的配方,他都拒绝了。“这是属于中国的,我绝对不卖!”林礼腾自豪地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已届古稀之年的林礼腾依然在陶瓷艺术的道路上潜心探索、不断创新、挑战极限。2017年他成功烧制出直径2.36米的瓷盘,超越了自己保持的纪录,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荣誉称号。林礼腾表示,趁着自己还有精力,他要继续钻研,让曜变天目陶瓷烧制技艺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