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图1
图2
图3
明代中期民窑瓷器上出现过一类人物画,画中之人似醉非醉、迷迷瞪瞪的模样引人注目(图1-图4)。此人是谁?画意又是什么呢?本文来探讨一下。明代中期民窑瓷器上出现过一类人物画,画中之人似醉非醉、迷迷瞪瞪的模样引人注目(图1-图4)。此人是谁?画意又是什么呢?本文来探讨一下。
我们先来判断一下这几幅瓷画中人物的身份。此人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他头上的双髻。这种双髻也叫“髽髻”,古代男性梳这种发型的人很少,而八仙之中的钟离权就是这种发型。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物的头上罩着一个圆形的光环,这是明代绘画对神性人物的一种表示方法。根据这两点,我们可以初步认定画中人物即是钟离权。钟离权作为八仙之一,手中常持一柄宝扇,那是他的法器。图2中的人物手持扇子,进一步佐证此人为钟离权。
钟离权是著名的道教人物,被全真教派奉为祖师之一。明代传说他是汉代人,故又名“汉钟离”。钟离权的一生充满传奇,曾经当过将军打过仗,跟东华先生、华阳茅真人学过道,十试吕洞宾度其成仙,度蓝采和出家等。从元代开始戏曲舞台上流行八仙戏,钟离权作为八仙之一,其形象特征是头梳髽髻,髯长过腹,手执扇子,袒胸露乳,一副豪爽大气的样子。图1、图2都强调了人物拥有长髯,也是要暗示人物的身份是钟离权。
钟离权既然是神仙,人们要搞创作表现他的故事时,可以选择许多不同的角度,将他塑造得神通广大。事实上,古今无数画家最热衷画的钟离权形象,是他的身躯伟岸、器宇轩昂。于是出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明代中期的瓷画要把钟离权画成“瘫”坐在地,一副“恍惚懒散”的模样?
瓷画选择的钟离权形象,是有深意的。其形象依据与钟离权曾经写过的诗有关。据传说,钟离权唐代时还在世上。《集仙传》云:“钟离权,字云房,不知何许人也。唐末入终南山。”故《全唐诗》收录了他的三首诗,名为《题长安酒肆壁三绝句》,这里全录如下:
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得见清平有几人。
仔细品味,三首绝句其实都是钟离权道教思想的表达。从语气看,有的像他自己的内心独白,有的则是借别人之口的描述。
第一首诗中“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两句,说钟离权这个人坐卧时酒壶都不离身边,喝得醉醺醺的目的是不让双眼看到京城长安(指俗世)。这两句诗正是瓷画创作的主要依据。图1在钟离权身后画一只酒葫芦;图3在同样的位置更夸张地画着一只酒坛,坛里还插着酒勺,都是要强调钟离权正在饮酒这一特定的细节。图2、图4虽然没有画酒具,但人物的醉态如泥是画出来了的。
第二首诗“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两句,则是借旁人之口称钟离权为“得道高僧”,愿意跟随他去远方学道。图4中左侧画着一个面朝钟离权拱手的人物,正是这个“愿相从”的旁人。“旁人”头梳髽髻,有模仿钟离权之意,可知他是学道之人。
第一首诗里“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中一丈夫”两句,说钟离权内心乾坤这般大却不求留名姓于世,追求的是做一个真正粗疏无用之人。这种人生观正是钟离权诗意的核心,也是道家思想的精髓!
第三首诗也在表达钟离权的人生观:劝人不要追逐物欲之欢,那会带来“伤神”的“离乱”之苦。不信可以屈指数数,自古以来一生享受清静太平的能有几人?
钟离权的三首诗,在明代中期应该会引起社会上许多看破红尘的文人士大夫的共鸣。那个年代宦官奸臣当道,官场一片黑暗,有节气、讲清廉的士大夫难免要发出感叹:人生苦短,还要在这个泥潭里混个什么呢?不如学学钟离权,也来个“不教双眼识皇都”。
瓷画通过将钟离权的诗意转化为画意,正是要为那些还在尘世中挣扎、犹豫、痛苦的人们提供一个榜样,启发他们早日醒悟,走另外一条人生道路。从这一题材的瓷画存世量相对较大来看,钟离权的出世思想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