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德化有世界陶瓷之都的美誉,以白瓷独领风骚,被誉为“中国白”。此次系统考察了德化白瓷产业链,寻求德化破局之道。中国网以“对话大师 讲述故事”为主题,策划“中国陶瓷”系列专访。以“有温度,有情怀,有内涵”的主题讲述匠人故事,展现匠人情怀。
本次嘉宾: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林吉祥
1986年出生在福建德化县的林吉祥,在2002年毕业于德化职业中专陶瓷雕塑专业后,开始关注宗教题材的瓷塑技艺传承,经过拜师学习,逐渐成为一名独立的瓷塑手艺人,成立林吉祥工作室,主要作品的类别有传统观音、弥勒佛、仕女等。但是这传统的题材,也在经历着青年一代消费者喜好的筛选,在以创新为重的当下,宗教题材瓷塑的创新似乎没有太大的空间,只能从手艺的创新及题材的多样性来弥补。作为一名80后创业者,林吉祥正面临着如何更好的继承传统及如何创新的矛盾里纠结,这个矛盾不只是林吉祥正在面对的,也是整个德化传统白瓷产业正面临的共同问题。
林吉祥的拜师之路
现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的林吉祥,在德化职业中专陶瓷雕塑专业就读时,高级工艺美术大师、蕴玉瓷庄第四代传人苏献忠是他的老师,在读书期间,苏献忠对他的影响甚大,不仅拓宽了他的眼界,也奠定了他未来要走瓷塑这条路的决心。毕业后,林吉祥拜师德化瓷艺世家出身的许瑞峰,自此走上宗教题材的瓷塑之路。
在聊到拜师,林吉祥至今印象深刻,因为让师父答应收他为徒弟,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许瑞峰其实跟我哥哥的交情蛮好,但是即便是哥哥把我送过去,想踏入他的师门还是要下狠功夫的。拜师的第一天我一大早就去了,但师父迟迟未出现,于是我就站在门外等,记得那是个冬季,早晨的气温比较低,但是拜师的热情抵御了这股寒冷,后来师父把我领进工作室,拿出一个他父亲(近代工艺美术家许兴泰)做的一件陶塑,让我去临摹,当时就难住我了。我在想,即便自己有一定的基础,但一开始就临摹大师的作品,实在有点为难,但是师父交给我这个任务后,就再也没说什么,于是我就一连在那做了二十多天,因为一直做不好,这期间师父一直没有理过我。”
林吉祥回忆这段经历时眉头轻锁,“那段日子持续了二十几天,这期间我无数次有过放弃的想法,因为做不好的缘由,觉得没资格做师父的徒弟,就快在我的弦要崩断的时候,师父开始指导了,于是我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也就是这样,慢慢做的好起来,后面师父可能是看到我的决心和毅力了吧,就把我留下了,于是学的东西便也多了起来。不过因为我喜欢宗教题材的瓷塑,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很多观音类的作品。”
在笔者问到,这期间有没有做出具有特别意义的作品,林吉祥点头说: “有,不过不是宗教题材的瓷塑,是一个吉祥物。2007年,是猪年,当时师父接了一个订单,是做生肖猪的,师父就让我做,做出来师父稍作修改就拿去烧成红釉瓷交订单,后面这个订单特别火,很多机构都来找我们订,于是师父跟我开玩笑说,吉祥物适合你吉祥来做。
其实,早在2000年,当国内其他陶瓷产区对釉里红及多彩结晶釉的研制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时,林吉祥的师父许瑞峰已成为国内成功烧制高温红釉瓷的第一人,他的这些红色的作品,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中华红”。当年,在山东淄博召开的中国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许瑞峰的“中华红”迎来了开门红,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及业界的好评。而烧制“中华红”生肖款,也为林吉祥拓开了眼界,让他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于是,2012年,林吉祥去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大专班进修。
走进林吉祥工作室
要成为正儿八经的白瓷手艺人,要经过很严格的筛选,即便是从专业学校毕业的人,也不见得最终会成为地道的手艺人。林吉祥举了一个例子: 从学校毕业后,很多人在初期实践拜师阶段就放弃了,成功拜师的,只有一少部分人成为了手艺人,而另一部分人则成为了修坯工人或改行,不过也有从技术工人到工艺大师的转变。林吉祥介绍他工厂里的工人时这样说:“现在我的工厂里有4个工人,都是在做修坯这样的工作。论理他们都是我的前辈,工龄都比我长,只不过他们只会修坯,不擅长创作。所以,工厂里的瓷塑作品都是我进行从无到有的创作,然后交给他们做细节上的雕琢。”
有了这样的铺垫后,我们在来到林吉祥工作室后,先观察了专门从事修坯工作的技工。他们在给已成型的观音像做细节上的雕琢,其中一位女工正在捏制观音的手,她先从一根根手指做起,动作流畅,一气呵成。在稍显凌乱的桌面上除了摆着各种工作用的器具,还放着一个收音机,用以打发这样计件操作的无聊时光。
林吉祥的办公室则在工厂的最里面,进入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各种观音像的摆件及宗教题材的作品,让人目不暇接。
在显眼位置,摆放着一尊飘带飞扬的观音像,林吉祥在介绍它的时候言语中充斥着自豪,“能烧出这种观音像的人不多,因为飘带在烧制的时候很容易碎掉,所以,在德化基本上都是我师父和他的徒弟们能烧制出来,这也是我做的观音瓷塑中最有特点的地方。”
在笔者问到他的作品还有什么其他创新点这个问题时,林吉祥这样回答,“宗教题材的瓷塑,很难有创新的地方,我们只有在更好的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在技法、内容上有所创新。”
宗教题材的瓷塑,在现在以青年一代消费者为主体的时代,比较冷门。如果在题材上有改变,比如做吉祥物、贺岁档生肖属相、萌物摆件等,倒是顺应市场需求,但作者的喜好必须跟市场的需求相妥协,这是个融合的过程,需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最为关键的是,这个矛盾不仅是林吉祥一人在面对,整个德化宗教题材陶塑产业都在面临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