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看弥勒佛的起源...

发布:2019-1-10 14:52:06  来源: 博缘陶瓷 [字体: ]


  弥勒佛,梵文Maitre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弥勒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

  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自五代开始出现,五代后梁时期在江浙开始出现以契此和尚为原型塑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僧人形象,心灵手巧的艺术家们更是用陶瓷雕塑出一座座精美绝伦的弥勒佛,人们常称之为瓷罗汉、笑佛、开心佛、大肚佛、平安佛、发财佛等。

  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一位名叫契此的和尚,体胖腹大,看似疯疯颠颠,言语无定,常笑呵呵地背个布袋入市,见物乞物,袋中百物俱全,有时在人群中将袋中之物倾泻于地以奉他人,有时亦示人吉凶且必有灵验,时人谓之能测。

  契此圆寂时来到奉化岳林寺东廊,在一块磐石上端坐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逝。

  人们认为契此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以契此和尚的形象演绎成中国弥勒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弥勒佛它是中华民族主动选择和创造的历史结晶。

  到北宋时期,人们开始用瓷塑和尚装弥勒佛形象,让弥勒佛形象走进了百姓家中。到了明朝,其形貌基本稳定,尤其是制瓷名家何朝宗手制弥勒佛造像,对瓷塑弥勒佛形象的确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明代初期定型的中国瓷塑弥勒佛形象深受国人喜欢。所以此后弥勒菩萨的塑像就经常被塑成和蔼慈祥、满面笑容、豁达大度、坦胸露腹的慈爱形像,常被中国人称为笑佛、欢喜佛、大肚弥勒佛。

  到清代和民国时期,制瓷业快速发展,中国瓷塑弥勒佛制作水平又得到了极大提高,创造了双耳垂肩、开口大笑、大肚包容的中国瓷塑弥勒佛形象,创造了我国瓷塑人物雕像的辉煌历史。

  弥勒佛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艺术感染力,实在可亲可敬。他的形象是完全的中国人的形象,是完全中国化的文化符号。

  德化白瓷素来有世界白瓷之母之称。“中国白” 是西方国家对明代福建德化窑所产瓷器的称呼。由于德化窑白瓷的胎釉中含铁量低、含钾量高,烧成后外观甜净温润、白如凝脂。

  德化白瓷在光照之下,胎釉透亮,俗称猪油白、象牙白,流传到欧洲后,将其称为中国白、鹅绒白。

 

  在当代德化瓷器,以白瓷为最;白瓷之中,又以佛像为最。德化白瓷所塑佛像有性格鲜明、造型优美、神态逼真、风格洗练的特点。一代“瓷圣”何朝宗佛像名作流传后世,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珍品,更对佛像雕塑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形成“何派”雕塑,其开创的捏、塑、雕、刻、刮、削、接、贴八字技法延用至今。

  而今德化陶瓷弥勒佛像作品题材丰富,在继承前人优秀技法和何派风格,不断创新发展,赋予作品新的现代生活气息,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弥勒作品。


温馨提示:

  如对文中作品感兴趣,可联系博缘陶瓷购买收藏,联系方式:13600777720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微信咨询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